沈阳市第 120 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及解析

沈阳市第一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
第四次高中学生素质监测
历史问题 #
满分:100分 时长:75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
1、山西省兴县毕村遗址,位于晋陕大峡谷东岸,是一座内外双层城墙的石头城。
面积75万平方米,经研究证明,4000多年前在此繁衍生息的居民已形成了以粟米为主要食物的体系。
种植农作物,饲养猪、羊、牛,与同时期陶寺、石峁等古国一致。 #
发现 ()
①反映了当地先民的聚居和防御状况 ②证明了世界上最古老城邦的出现 #
③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成为粮食生产者④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又一个考古证据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
2. 东汉初年,内廷尚书、外廷三公九卿的双轨制行政体制转变为“忠武
#
皆归还尚书,三臣只收了结果。”与此同时代的人钟长统说:“光武帝对几代失势的政权感到愤怒,对权臣窃取他的权力感到愤慨。 #
政事不委托下级,三官虽受命,但事务还是交给内阁,从此三官只是充任官职而已。
#
知道() #
A.外廷正式完全服从内廷。B.中央集权体制被严重削弱。
#
C.内廷实际上成为国家事务的中心 D.形成了外戚与宦官轮流掌权的局面 #
3、东晋王导执政时,注重“以太平平国”,不干涉豪强地主掠夺土地、扣押流民的行为;
#
谢安还在他的施政中“消除琐事”,并下令不再搜捕权贵藏匿的流民。这反映了统治者的()
#
A. 平和治国,赢得贵族的支持 B. 无为治国,安于民心 #
C.以礼入法,减少刑罚 D.精简军政,筹划北伐 #
4、隋唐至明清时期,关公庙逐渐由宫殿、军队扩展至乡村、城镇。 #
民间戏曲直接源自宋元时期的宫廷和军队,并在庙堂文化的帮助下得以发展。 #
明亮的
#
A.理学遭遇挑战 B.戏剧的教育作用开始显现 #
C.儒教思想世俗化倾向增强 D.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 #
5、明清时期,典当契约与买卖契约以是否赎回为标准进行了严格区分。
#
合同关系中的权利保护在司法实践中被区别对待。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利于()
A.提高民间典当效率 B.促进融资便利化
C.经济立法系统化 D.商业交易标准化 #
试卷第 2 页,共 5 页 #
6、民国时期,中共徐州独立支部书记白醒民在给江浙区委的一封信中写道:“徐地长期以来 #
海津浦铁路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奉军一旦撤退,就会破坏这条铁路。
#
中共徐州独立支部制定这个计划的目的是
A.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B.争取徐州战役的胜利 #
C.支援新四军的游击战争 D.肃清淮海战役残余敌人 #
7.1948年以后,各省在解放区建立了党校,各县也举办了县委培训班。
#
各省委党校作为基层干部和党员培训基地,负责对区级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培训。 #
该县的培训班主要培训农村基层领导,相应培训城市商业、粮食、供销社和地方
#
企业一般干部。本办法() #
A.推动工业化发展 B.为民营企业改革做好准备
#
C.标志着土地革命已经开始 D.适应革命形势的变化
#
8.1951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要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
中国要用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工业化,当然工业化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能够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指导 ()
A.认识到经济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 B.注重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和优化
#
C.国际因素是中国共产党考虑的重点因素 D.国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9.在苏美尔城邦时代,作为神在人间的“牧羊人”,城邦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土地 #
五谷丰登,国富民安,因此开凿运河、发展农业是国王的头等大事。
苏美尔城邦时代 #
A.君权神授说趋于完善 B.经济活动影响君主权威的建构
C.国家治理变得更加神秘 D.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广泛关注
10. 里程碑是罗马道路上的显著标志,供路人了解道路的位置和距离。
罗马皇帝的头衔名称逐渐成为石碑上文字的主体,两地之间的距离则放在末尾。
#
有些甚至没有标记。里程碑内容变更()
A.反映了罗马政治制度的转变 B.反映了罗马内部经济联系的加强
#
C.是由罗马统治的扩张引起的 D.表明罗马对各行省的控制被削弱
11.英国学者布拉德在《英国宪政史》中描述道:“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来,所有佃农 #
不管他们所持有的土地是直接从国王手中取得的,还是间接从贵族地主手中取得的,都属于国王的直接所有。
#
人民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先不考虑他们与贵族和地主间接相关的事实。据说,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是国王的臣民。
你知道,当时的英国()
#
A.开始了封建化进程。B.实行贵族民主制。
#
试卷第 3 页,共 5 页
C.加强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D.移植了法国藩属制度 #
12、公元723年,日本大政官上奏说:“人口日益增多,耕地狭小,希望大政官鼓励全国开辟农田。”
凡是开凿新沟塘,不管多少人,赏赐都传三代;凡是毁坏旧沟塘,赏赐就传给一人。”皇帝批准了这个建议。
#
这() #
A.体现了灌溉技术的进步 B.动摇了土地公有制原则
C.体现了皇帝地位的提高 D.促进了庄园制度的发展
#
13.香料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最有价值的商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 #
人们常用法国古谚语“像胡椒一样贵”来形容某种商品非常珍贵,富人则被戏称为“胡椒袋”。 #
香料的最高价值甚至与黄金一样珍贵,可以用作支付税款、租金和债务的货币。 #
历史现象
A.进一步增强了教会和贵族的权威 B.表明欧亚之间的陆上贸易路线并不畅通
#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出现 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 #
14. 1776 年,亚当·斯密撰写了《国富论》,其中描述了社会从封建主义到 #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需要新的制度,这些制度是由市场而不是行业协会决定的。
亚当·斯密的思想()
#
A.催生了垄断资本主义B.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
C.它呼应了当时的启蒙思想 D.它是工业革命充分发展的产物 #
15.19世纪末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加强,议会很难否决政府法案。 #
据统计,1906年以前的20年间沈阳市120中学,议会仅通过了9项政府法案修正案。
#
有人开玩笑说,议会已经成为内阁的私人会议。这一现象反映出()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与议会的职权不明确 #
C.政党政治逐渐成熟 D.议会制受到破坏 #
16. 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国民议会对公社展开调查,指责公社把工人阶级比作“ #
野蛮人”。他声称:“来自社会底层的法国‘野蛮人’不仅攻击财产、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古老基础
《巴黎公约》是一本证明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是城邦基础的小册子。
社会( ) #
A.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原则 B.努力建立新的政治制度 #
C.瓦解了法国传统的社会基础 D.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2. 材料分析题 #
17.柑橘和“柑橘记录” #
材料 1 #
试卷第 4 页,共 5 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柑橘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产销规模扩大。温州、 #
苏州、荆州、福州等地有柑橘产地,专营柑橘的商家也很多。
橘子品种繁多,有温柑、金桔等,临安有“柑子团”专卖橘子,文人墨客常吟咏“橘子” #
黄橘带绿,苏轼自称“善嫁接果树,尤善嫁接橘子”。南宋韩延之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写道
#
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柑橘的专著《柑橘之书》。书中将柑橘树分为3大类27个品种,并描述了柑橘的植株、果实、
#
书中介绍了该药的味道、来源,还介绍了栽培、病害防治、浇水、采摘、储存和药用等各个环节。
#
材料 2 #
15世纪后,来自中国的甜橙被引入欧洲,哥伦布又将其带到了美洲。 #
脐橙成为美洲的重要品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记录了广州的地方柑橘品种。 #
19世纪初,英国从广州引进了宽皮柑桔。 #
中国优良品种的引入,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观赏用途转向食用用途,并带动了商业消费。 #
18世纪末,西班牙出现了商业柑橘种植园。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施永革在中国
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被发现并引入美国进行品种改良。 #
《橙实录》在欧美、日本等地广泛流通,1923年,《橙实录》英文版在欧洲最有影响的华文报纸上发表。
世界柑橘产业权威著作《柑橘》
#
业》中也多次引用《巨鹿》。 #
(1)简述宋代柑橘产销扩大的历史条件。(8分) #
(2)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柑橘品种的影响以及“橘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6分)
#
18.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绘制。 #
采用汉字,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并标有欧式罗盘和比例尺。
#
该地图的信息量最多,包括北京、黄河、各省边界等,不过只位于地图的左上角。
#
该地图显示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西至印度洋, #
该地图涵盖了从北部日本海到东南部印度尼西亚中部岛屿的广阔区域。
#
它并非传统的陆地地图,更像是海上航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方的泉州和漳州港口为基准。 #
从起点开始形成网络,最远可以到达印度乌利乌特港,也就是该地区的最西端。地图上还显示了如何到达那里。
也门、阿曼及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
该地图后来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并传给了约翰·塞尔登。 #
(1584-1654)。塞尔登是一位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和东方学家。 #
作为对中国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的时代,海洋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
塞尔登比他的同时代人更敏锐地意识到,他正生活在一个海洋变化的时代。他提倡 #
在特定情况下,海洋可以归国家管辖。他去世前将这幅地图捐献给了母校。 #
试卷第 5 页,共 5 页 #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赛尔登中国地图即由此图书馆命名。 #
——摘自(加拿大)薄正民等著《赛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大航海时代》 #
(1)结合所学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简要分析此地图流传至英国的背景。(8分) #
(2)根据所学材料和知识,说明学者们判断此地图为中国人绘制的依据。(6分) #
19. 材料
#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比较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有980俄里。 #
1949年农奴制改革后,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财政、行政措施。 #
为私营铁路公司股票、债券作为建设资金提供5%的收益保障。
#
政府将利用在海外发行的6亿卢布债券,投资于政府专项铁路建设基金,用于收购私营铁路公司。 #
19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政府收购了所有私营铁路公司,并统一了铁路的运营。
#
随着帝国主义与远东矛盾加剧,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铁路建设重点转向中亚和西亚。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铁路长度已超过 50,000 俄里。 #
——摘自张光祥、陆红梅《19世纪下半叶俄国私营铁路建设与相关政府政策》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下半叶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6分)
#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6分)
3. 论述题
#
20.阅读材料沈阳市120中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要求。(12分) #
材料1 英国工厂制度建立后,工厂主大多不是贵族,他们依靠自己的创造才能
他们凭借精明的算计,取得发明专利、开设工厂,有的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
克莱特出生于一个工匠家庭,前半生生活贫困,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获得了专利。
#
马修·博尔顿是一位工匠,他建立了一家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
机器。
#
——摘自钱成丹、陈小鲁《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的起源》 #
物资双厂制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到1913年
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人的统计,地主工厂的数量是相当多的。 #
其中,买办占55.9%,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等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有学者认为,不同的政治环境是造成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差异的主要原因。
#
英国早期工厂创始人的不同身份,并评论学者的观点。(要求:同意此观点或提出其他建议
你可以给出一个主要原因并解释原因)
答案 第 1 页,共 1 页
高中第四次质量监测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 C 5. D 6. A 7. D 8. B #
9. B 10. A 11. C 12. B 13. B 14. C 15. C 16. B
#
17. (1)柑橘生产中心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场所的推广;柑橘在士大夫阶层的普及;柑橘栽培技术的改进; #
柑橘专论。(8分,任意4分)
(2)促进柑橘品种的交流和改良,促进世界物种的多样化;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欧美地区的食品品种;
#
推进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传播中国农业技术,促进世界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的全球影响力。(6分,任意三分)
#
18.(1)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对东方航路和资源的争夺,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和东西方贸易的扩大。 #
需求;英国海上力量的增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和扩张;塞尔登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8分,任意4分)
(2)依据:该图采用中国传统方法绘制,所用文字为汉字;该图包含了最多的明代信息,航海路线以中文为依据。 #
泉州港、漳州港为起点,南海位于地图中央。(6分) #
19. (1)特点:政府主导,高度重视;由扶持民营铁路发展到国有化;铁路建设重点由欧洲转向中亚、远东
#
地区;由于农奴制改革的推进,铁路修建速度快,成绩显著。(6分) #
(2)影响:废除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劳动力;走资本主义道路,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劳动力。
提供了体制保证;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相当的物质基础;促进了科技进步,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6分)
#
20.示例: #
身份:英国人:早期工厂的创始人大多是熟练的工匠或体力工人;
#
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多为地主、买办、商人等,其中地主所占比例最大。
评论: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
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建立,民主政治氛围使得社会平等观念盛行,民主政府鼓励 #
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工匠、手工艺人办厂提供了政策支持。
半封建社会性质,使得官僚、地主、买办、商人等阶层最早接触西方侵略者,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最深;
地主、买办与政府关系密切,势力较大,办工厂比较容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手工业者和手工艺人 #
地位低下,经济实力不足。
综上所述,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身份认同都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