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季开始的象征,食补养生的好时节

立冬的含义和象征
1. 立冬的意义
立冬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冬天的开始,也意味着世间万物开始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此时草木枯萎,虫豸蛰伏。立冬节气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农历七十二节气解说集》中也有“冬为末,万物蓄积”的说法。当然,这个节气也是进补最有用的时节,别忘了多吃羊肉来补气哦。 #
2. 象征意义 #
立冬不只是冬天的开始。“立冬”中的“冬”一般代表一年田间作业的结束。此时,农作物已全部收割、晒干,可谓“粮入仓,菜入窖”之时。动物也在这个节气开始准备冬眠。
#
立冬饮食原则
#
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 #
冬季气温比较低,随着气温的下降,人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需要充足的热量来维持这种变化,从而增加对寒冷的抵抗力,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失去过多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要适当增加主食、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狗肉、羊肉、牛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多吃可以帮助身体抵御寒冷。还可以吃一些含碘的食物,也能帮助身体增加热量的消耗。 #
冬季保健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季的蔬菜种类不多,一般都是大棚蔬菜。如果蔬菜种类少或者人们太挑剔,不喜欢吃大棚蔬菜,那么很有可能此时人体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比如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口腔溃疡,牙根肿痛等。此时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红薯、土豆等。多吃土豆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还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除了这些,冬季最常见的就是大白菜,但是吃多了的话,除了卷心菜之外,还可以吃一些卷心菜、心形萝卜、白萝卜等。因为这些蔬菜的维生素含量很高,所以经常更换,合理搭配,可以补充人体的需要,吃起来也不会腻。
#
立冬饮食宜以苦味少咸
冬季肾脏比较旺盛,如果多吃咸味食物立冬的寓意,肾气就会旺盛,对心脏的损伤很大,使心脏衰弱,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冬季要少吃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橘子、猪肝、羊肝等。 #
立冬别盲目“进补” #
冬季养生要注意先让肠胃适应,不要一开始就吃很多养生食物,给肠胃增加负担,要先调理好肠胃再养生。冬季喝粥是很好的食物,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能保护肠胃。
立冬的含义 #
立冬时节,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会越来越少,此时可能还不算特别冷,属于初冬。一般此时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在南方地区,立冬时节可能会出现温暖舒适的天气立冬的寓意,有人称之为“小春”。因此,立冬时节,南方不会很冷,但过了这个节气,气温就会逐渐下降,变得严寒刺骨。
立冬的由来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传统计算的立冬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7-8日。立冬过后,白天的时间会变得很短,太阳高度也会慢慢降低,此时正午的太阳高度只有33°47'。在我国,立冬的到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正是养生、进补的好时节,因此,与饮食有关的习俗也很多。 #
立冬有哪些习俗?
#
1. 牺牲
#
立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有祭拜祖先、宴饮、算命等习俗,要祭拜祖先,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很多地区这天中午要吃饺子。当然,因为各地习俗不同,具体习俗会根据当地人民的习惯而变化。
2. 酿造米酒
立冬时节,人们就会开始酿米酒,这一习俗在绍兴地区居多。冬季水温低,水质清澈,是酿米酒的好时节,因为此时的水可以使发酵后的酒口感更好。立冬是适合酿米酒的节气,因此当地有些人把最适合酿米酒的时间称为“冬酿”,以祈求祝福。
3. 捣“胶东词”
此习俗多在漳州一带,其目的是庆贺来年五谷丰登。常用做法是将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中,捣烂至黏稠,食用时用筷子串起来即可食用。因形似拨浪鼓,又称“拨浪筵”。做此食物也是感谢土地神的一种方式,所以要敬重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