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志愿服务发展迎来新机遇

——志愿服务发展的新机遇
谭建光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设立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中央职能部门;并具体提出“把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检查交给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这是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又一次突破,给志愿服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在工作中有三段经历与此相交叉,感受特别深刻。第一,近30年前,1995年,我接受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义工联合会)的委托,对志愿服务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这使我的研究方向从青少年研究调整为以志愿服务研究为主。 第二,十年前的2013年,中共广东省委正式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我被聘为社会工作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负责志愿服务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第三,四年前的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国启动,我受邀到国家和地方的培训班上讲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课程,为此去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县区、400多个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在这期间,我既感受到了各部门、各机构发展志愿服务的热情,也看到了体制不完善、机制不畅导致的种种问题。 为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体制和工作体系”的要求后,我曾撰文分析中央社会工作部,“协同性强+充满活力”是完善工作体系的关键要素。今天,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正式成立,更是为志愿服务发展带来新机遇、激发新活力。
#
01 弘扬宗旨,践行使命 #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勤勉、艰苦奋斗、为民奉献;也体现在党员带领下投身群众、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中。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看,党对志愿服务的坚强领导和全面支持,是保证这一崇高事业顺利开展、卓有成效的关键。但原有的统筹、支持、推动、管理等职能被分割在各个部门,力量分散、交叉扯皮,制约了志愿服务的发展壮大。现在,党中央成立了社会工作部,统一协调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职能,将为志愿服务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好的体制机制。 逐步建立起“协同有力”、“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更加有利于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
02 加强引领,推动发展
加强党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领导,是确保志愿服务事业正确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既充分体现了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也为加强领导、科学指导提供了契机。一是要团结引导各类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体现党的宗旨理念,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的引领教育作用。二是要协调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在志愿服务中的领导力和号召力,通过党员志愿者影响更多的志愿者听党话、跟党走、做好服务、帮助群众。三是要培养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吸引积极分子主动接近、加入党组织。这样,通过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巩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四是在城乡群众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好地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吸引和鼓励更多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
03 整合实力,深化服务 #
在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方方面面,也体现在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中。然而,这些广泛而多样的力量需要整合和增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和运行,有利于围绕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深入化、细化、落实化、优化化。志愿服务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崇高事业,也是一支涉及各部门、各机构的服务力量。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筹协调下,不断整合凝聚、不断协同发展,将产生更加多元、更加有效的志愿服务形式和内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将发挥积极作用。 #
04 发展组织和建立联系 #
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涌现出众多专门从事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团体,也需要各部门、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社会组织等推动产生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队伍。在中央社工部统筹规划和支持下,有利于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繁荣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引领、团结、服务、推动”的职责,围绕中央社工部团结群众、服务群众、鼓舞群众、带领群众的工作以及其他部门的相关群众工作,汇聚更多的志愿者,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各行业、各类型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的积极作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延伸服务和深化作用。 特别是加大党和政府对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向城乡人民提供贴心服务、加强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方式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三是鼓励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无论是经济组织、行业组织、利益组织、生活组织,都可以把社区活动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引导和支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通过志愿服务,建立党组织与群众的纽带,筑牢关系,建立亲情。在协调各部门、各组织的力量后,让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老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等力量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中央社会工作部将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协调和支持,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更加信任党组织,更加愿意跟着党走、做贡献。
05 培育项目,提升成效
#
我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产生了一大批有特色、有活力、有实效、有影响力的项目,满足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改善的需要。作为比较早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的推动者,期待在中央社工部成立以后,带领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更好的效益。2006年我第一次参加佛山市党政支持志愿服务项目公开评审;2011年第一次参加广州市志愿服务交流暨项目大赛;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交流评审; 并于2023年开始参与部分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审。我们发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农村社区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实施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在中央社工部统筹支持下:一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提质增效。整合现有各类项目大赛,形成“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者文化交流大会”,遴选群众喜闻乐见、成绩突出的项目进行传播推广。同时鼓励各行业做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妇女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单项赛,推动专业志愿服务项目诞生发展。 二是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进社区、进村落、进基层”,特别是要深入社区、深入农村,贴近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改善生活,真正帮助基层创新治理、构建和谐。近年来,我们在全国农村社区的调查中发现,志愿服务是贴近群众、走进生活的最好方式。以城乡群众,特别是“老少同胞”等特殊群体为重点的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职业志愿者等,尤其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三是志愿服务项目的活跃兴旺,将带动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志愿服务文化的繁荣、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因为,对于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来说,制度、组织等要素是比较抽象、遥远的,他们特别能感受到、体验到的就是志愿服务项目。 但通过项目的培育与发展,能够带动各地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壮大,逐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为此,在中央社工部的整体推动下,全国各地志愿服务项目的兴旺,能够带来不少的积极效应。
06 全民参与激发活力
#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在关爱和帮助城乡居民的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群众加入志愿组织和志愿活动。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推动下,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民生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作出了贡献,在参与的全过程中也学习和培养了人民民主的能力,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一是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了邻里守望、友爱互助的氛围,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了矛盾冲突。二是群众在志愿服务组织中交流合作,培育了民主协商意识,逐渐成为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的积极力量。三是群众在志愿服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联系多方力量,合作解决问题、促进服务,有利于为基层民主发展和村级治理创新聚集资源和力量。 一位基层干部表示,“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和关注,也期待在中央社工部全面支持下能有更好的发展。
#
07 法治保障,稳步推进
#
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时代,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也必须加快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在中央社工部统筹推动下:一方面,要加快全国志愿服务社会立法。当前,随着各级党政部门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城乡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需要社会参与、社会共享的法律保障。现行《志愿服务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存在覆盖面不够广、宣传力度不够、规范作用不够强、保障条款不够等问题,难以适应全社会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为此,一方面需要全国人大尽快重启志愿服务立法,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服务法》。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志愿服务政策体系。志愿服务作为党领导、全社会参与、共享的事业,需要中央层面出台政策意见予以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持。同时,各部门、各地区也要加快制定各项志愿服务发展政策制度,为志愿者参与服务、志愿者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文化繁荣、志愿者资源支撑保障等提供统筹支持。这些正是中央社工部重点关注的领域,为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和持续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
最近有很多基层干部、志愿者骨干向我咨询成立中央社工部、将志愿服务职能统筹纳入中央社工部等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为此,我特撰文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和见解。这些只是专业人士的观点,仅供参考。特此注明中央社会工作部,谢谢。
#
关于作者 #
谭建光(1960-),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曾任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第一届广东省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