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育记者采访特级教师肖人翔,感受教育真情

谢谢!
9月10日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一封署名万永永的邮件,说江西教育的记者约好了要采访一位名师。我以为又有商人冒充记者,想套取我的手机号,就问了一直在江西教育杂志社工作的1992级学生先英。她回复说“确实有这么一位记者”,想“专访我”。在接触中,我感受到万记者很敬业,对教育事业真挚热爱。
【记者采访/电子版】 #
小人香简介 #
笔名祥子,无党派人士,江西省第四批特级教师。从教36年,曾获“吉安新长征突击队”、“吉安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陈香梅教育奖”等称号。 #
著述逾百万字,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含竞赛获奖)。其撰写的《在井冈山上撒火》等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读物、《自然人生》《听太阳说》《孤城双音》《爬网交出透明的我》等文学专著、《我的诗意教学讲坛》《教育脸上的阳光》等教育专著等,由人民画报社、团结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成果被收录于《中国书法名家博览》《中国教育二十年》《中华成就百科全书》等大型文献。 #
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实现三步飞跃 #
——怀念江西省特级教师肖仁祥 #
第一层次,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1981年,肖仁祥大学毕业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走上一所乡镇初中的讲台,因性格所致,从作文教学开始教学改革。为了打破语文课“慢、差、贵”的局面,肖老师竭尽全力“让语文充满诗意的阳光”。1983年,他创办了吉安地区第一个中学文学社团——“井冈山文学社”,不久便因硕果累累而被出版界列为“全国最有名的30个中学文学社团”之一,并在教育部关爱老人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校园文学社团评比”中荣获金奖。1989年,他因势利导,形成了“WM语文教学法”,获省教育改革一等奖和“第八届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江西教育》1991年第6期专题报道了他的语文教学改革成果。肖仁祥教学改革最令人钦佩的是师生的双向成长。在一批批学生成为文学尖子、甚至综合素质强者的同时,他自身的专业和才华也突飞猛进,文学作品频频问世,1999年获“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四全能大赛”一等奖。此后,他被邀请到各级各类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或示范课达50余次,均引起人们的共鸣,被媒体誉为“教育、文学两栖天才”。可以说,青年时期是肖仁祥教育改革激情迸发、教学体系形成的时期。他一路跋涉,几经思索;几经痛苦,不断磨练。 他热衷三维效能,以先进意识为导向;深入课堂,回归语文本源,最终创立“六三语文教育观”。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三大领域;教师对学生智力开发包括发现、调动、开发三个阶段;基于此,语文教学应确立三大目标:追踪性思维创新能力、逆向性思维创新能力、逆向性思维创新能力;实现这三大智力目标,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三维效能原则、学会学习原则和巩固迁移原则;要用好这三个原则,采取“文化途径”,具体措施有三项:用文学手段弘扬“中国风范”、用文学手段渲染“中国气息”、用文学手段培育“中国气质”;而这三项措施的真正落实,有赖于创造性教师,其核心素质应是三个“真”:对事业真情实感;对学生真诚; 并为自己获得真正的才华和知识。
第二层次,诗意的“课改”。步入新世纪,中年的肖仁祥以诗意的情怀踏入教育改革的更高境界,所取得的成绩也是爆炸性的。2000年,江西、山西、天津受教育部命令在全国率先开展“两省一市高中新课改试点”,时任万安中学教务长的肖仁祥直接负责“江西课改示范校”的一线操作。2001年,他独立创建并主持的大型科研项目“‘全程三维—模糊量化’教学效果评估”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教研基地重点项目,两年后荣获全国一等奖,成果被收录在《江西校本研究——来自教研基地的报告》中。 2003年,编写的具有诗人气质的校本教材《一叠研究报告》荣获中国教育新闻出版总社“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一等奖。 #
第三级:诗意的“引领与辐射”。正值壮年的萧仁祥依然将目光投向“诗与远方”,文学与教育“上了新台阶”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2005年,他在阿酷作家网与红袖添香网联合主办的“恩龙杯日记文学大赛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随后知名度不断攀升,成为知名的“网络作家”;2006年,他由“全国特教联盟”开设网络专栏,推出的系列教学改革征文引发教育界热议;2008年,他被红袖添香文学网评为“红袖添香博客之星”; 2010年,他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评为“教育博客之星”。在网上拥有大批粉丝的同时,肖仁祥作为吉安市政府巡视员、市人大代表、吉安市高级知识分子协会常务理事,却十分低调。他没有陶醉于名气,而是弯下腰,关注基础教育的热点、难点,深入一线,甚至长途跋涉到山区最偏远的学校、教学点,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县级政府应统筹农村教学点管理》、《教师培训: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健全的制度是名师工作室的基石》等一批大型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均发表在教育部的《中国教育报》上。 他的理性分析和建议得到广泛反响,2011年在江西教师网创办“小任祥汉语工作室”,被省教育厅选定为“全省中小学远程培训网络辅导室”,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室,并应邀在“全省远程培训研讨会”做“积累基础知识”专题演讲。
2012年,他在文化部中华文化学会主办的“探索学术真实 展现文化精英”网络评选活动中入围,其成果及作品在当年3月号《文化人物》杂志上被推荐。 #
肖老师语录 #
1990年7月,当西语文教改第二班(高三3班)在文学和高考中取得双丰收的时候,肖老师在班级的《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道: #
作为理科班的你们,已经成为“井冈山文学社”的骨干力量;当有一天,不再有文理科之分的时候,请你们回到母校,以“因为我爱语文,所以我爱数理化”为主题进行演讲。 #
1992年8月,在西语文教改班第三期学生罗光华考入清华大学的“入学晚宴”上,肖老师代表班上全体老师举杯祝酒:
#
记住母校那一排排平房教室,记住我们“一切从简”的口号,等到新教学楼落成,再回来为学弟学妹们“追忆往昔,思索当下”。 #
2012年10月,在1992级高四文科班二十周年同学聚会上,肖老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 #
转眼间,20年过去了。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家业、事业也不同,但20年我们得到的人生结论却是一模一样的。什么结论?时间是无情的,也是仁慈的。所谓无情,是时间像刀子一样,在我们青春的脸上留下痕迹;所谓仁慈,是时间像梳子一样,梳理出每个日日夜夜,随时属于我们的永恒青春幸福。比如此刻,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全是幸福的光芒与魅力。关于幸福,我曾在博客上发表过一个观点:小时候,幸福是一个东西,拥有了就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实现了就幸福;成熟之后,发现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明白了就幸福。也就是说,幸福是分阶段的。 你们即将步入四十岁,已经进入了幸福的第三阶段,那就是懂得了幸福才是幸福。今天我们懂得了什么呢?懂得了我刚才说的“时间是无情的,也是仁慈的”。所以,我们可以超脱,可以淡定;而最好的超脱和淡定,就是像今天这样的相聚。我们突破时空,回到1992年,定格在2012年。在此,作为当年的语文老师,我衷心祝愿大家:以后,常回来聚聚,把幸福延续到底! #
(编辑:万永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