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建筑考试 > 造价工程师 > 专业辅导 >

衡水中学:高考集中营背后的上课体验与管理方式

2024-06-0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衡水中学的学子们告诉你,在传奇的衡水中学读书是什么样的感受!

#

正常情况下上课都是低头记笔记,如果老师肯督促,会提醒你听课,但有的老师会觉得多说一句就耽误上课。恒中的教案写的很精准,很多老师一上课铃声一响,就能把最后一个字说完。如果老师提醒你,你还要在课堂上多说一句,所以你懂的~上课时,年级部工作人员的检查好像是看老师在干什么,而不是检查学生。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老师会把教室里的摄像头转过来玩,所以上课睡觉被抓到的几率很小。如果真的发生了,只能说太惨了。我不记得有哪个老师说过什么课堂纪律,因为大家都很自觉。

#

-_-# -_-# -_-# #

我高一的时候在恒中是个穷学生,高二的时候因为喜欢上某位老师才开始读书,后来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大??学,现在在美国读硕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强调这一点,是怕校友们批评我,说我在恒中过得很惨,是因为没有领悟追求卓越的校训的真谛,感受不到恒中精神的伟大。我只是想说明,我不是一个被恒中筛选出来的失败者,来这里发泄。我无意说太多母校的好话,非常热爱学校的人可以略过。

#

虽然我越来越觉得恒中对我的影响弊大于利,但向我灌输成绩很重要的观念是绝对正确的,就如同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无条件的、看重外貌一样。

#

=_= =_= =_=

#

学习的时候想不了那么多,生活就是学习,吃不好睡不好,压力很大,连拉屎的时间都没有,班会、例会就是反复强调要考个好大学,室友因为成绩差,半夜偷偷哭过无数次,我心胸开阔,除了骂学校,没有失眠的理由。有些老师确实经常折磨差生,细节就不说了,一来不忍回忆,二来老师也不怎么讲。网上流传的衡中纪律、铃声、跑步练习,几乎都是真的,生存很艰难,什么都要提前计划,时间安排得分秒必争,每次改课表,都要盘算着哪节课可以迟到,哪节课可以不上跑步练习、体育课,抢个位置拉屎-_-#, #

后来又有校友写了衡中抢坑的哲学,什么时候才能打个电话回家,去超市买点物资,把宿舍里没来得及吃的烂苹果烂橘子扔掉,或者打点热水洗洗油腻腻的头。 #

这是班主任要求的待办事项清单笔记本。请原谅我的潦草字迹。

#

它会记录每天上课之外的任务,有勾选的就是完成了,没有勾选的就是没有完成,每天都有任务没有完成。恒中的理念是,每天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不了,这样才可以说你已经尽力了,否则就认为你有些时间什么都不做,没有充分利用。这是罪过。来,跟我一起读,这是罪过!罪过!因为我总是选择容易的任务去完成,而把不喜欢的数学放在最后,导致自己永远没有时间去学数学,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还染上了“做完任务心里难受”的毛病。上了大学之后,每次作业都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匆匆抄写交上去,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改,所以GPA也是一团糟。偶尔会抄几句鼓励自己。 在衡中的吃饭时间太短,吃什么都一样,尝不出味道,主要靠吃鸡血之类的精神食粮维持。“把握课间,提高效率”衡水中学一年死几个,这句话应该是老师说的,我记住了。我一点也不怀念课间,可见我有多紧张。我当时是体育委员,所以每次跑步运动的成绩我都记下来,如果成绩太差,课间或者班会的时候,我就简短说几句。这一天我记得很清楚。体育课的时候,四五个男生排成一排,互相拥抱着,步子极其一致(这个很难),全班哄堂大笑。检查的同学恰好是以前的同学,她说:“扣20分,不能再高了!”(看到了吧,只要和学生会委员搞好关系就行了(# ̄▽ ̄#))。吃完饭,我总结警告了他们几个,这也是对我的一次训练。 现在我基本上不怕当众讲话了衡水中学一年死几个,班里有30多个班委、副班长,这样的训练,涉及面很广。

#

中考成绩特别好,高一的时候分在实验班,完全没状态,头脑发昏,三个月内生病好几次,运气不好,班主任总嫌弃我请假,结果导致全班的量化分数被扣。奇怪的是,不知道是因为跑步运动还是什么原因,从文理分部开始我就没怎么生病过。之后文理分部露出真面目,把我分在了一个普通的理科班,成绩排在倒数十名。不要怪我太看重名次,在衡中,成绩几乎就是身份证,成绩不好的人除了被批评,没有其他的存在感。我现在阴郁内向的性格,应该就是这段时间造成的。 当然后来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制度,故意犯一些小错误来激怒老师,甚至联手赶走我们不喜欢的老师。当然大家对那些为学生尽心尽力的好老师还是会特别有面子的。

#

高二的时候我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位年轻负责、没有代沟的老师。我也因为无聊开始学习。那段时间,我除了做练习,其他时间都呆在办公室回答问题,专心致志,每天都觉得很充实很快乐,虽然累得只能趴在枕头上睡觉。不过,虽然每次考试都有进步,但压力总是很大。我经常想,如果我逃掉自习,躲在科教楼(有计算机室和实验室的那栋楼,晚自习基本没人)里,应该没人发现我吧。就算我从瞭望台跳下去,似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

恒中按照年级把学生分的班很明确,同级别的班就叫同一系列。就像是系列产品一样。我天赋不高,但这是理科班的产品。理科班有奥数班、实验班、普通班。文科班我不太了解,好像高三才分实验班和普通班。高三还会有留级班,也分理科实验班和普通班,文科实验班和普通班。同一系列的班用到的教材、上课进度、内容都一模一样,考试的时候排在一起。一个老师一般只教一个系列的几节课,方便备课。

#

恒中换老师的频率很高。分班算是比较频繁的了,分班就得换老师,这个频率让我们感觉学校根本不考虑我们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就把我们当成考试机器。通常新生八月中旬入学,按照中考成绩分班;三个月后,也就是十二月份,分文理科,根据三个月考试的成绩重新分班、换老师;高考前后六月初有两个星期的假期,这期间会调整老师,几乎全部换掉;六月底到七月底的一个月班叫“小学期”,然后有两个星期的假期,这期间又会调整老师,几乎全部换掉;下次高中分文理科班的时候第一考试网,高二的老师会稍微调整一下。 时不时还是会因为产假或者老师离职而稍微调整一下。不过换老师几乎不会影响学习进度,因为同一个备考组上的课程是一样的,只是老师的授课风格不一样。现在不知道该回去见哪个老师,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记得我。再加上当时喜欢的老师大多都离职了,现在觉得没必要回去见他们了。大四开始的时候,各科比赛结束之后,理科奥赛班和实验班混在一起,重新划入理科实验班,文科重新划入实验班和普通班。不过我们理科普通班一直到毕业都躲过了这场劫难。每次分班的时候,大家都会抱怨,会和同学们依依不舍,不过分班之后也就习惯了,只是旁边的人换了,大家还是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区别。 优点是可以结识很多人,缺点是能够发展长期关系的人不多。

#

至于社团,我高一的时候加入了地理社团,我们搞了两次活动,讲了一些有趣的地理故事。其实之前我都知道,但后来忘了。有个同学加入了机器人社团,因为比赛,他坚持了很久,后来得了奖就不参加了。当时老师的态度是“还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自习呢”,我们班大概也是这样。听说后来情况变了。 #

大二下学期我转学了,转学时成绩中等偏上,刚离开时觉得还不错。得益于衡中名声,新学校没让我参加任何考试就把我安排在了重点班,同学们把我当猴子看待,或者直接叫我“衡水”,好像我一转眼就能打败年级第一名似的。月考结束后,大家都很失望,不过我当时在班里排名前十,所以没给衡中带来太多的耻辱。我和大家心情都轻松多了,也没人指责我。并不是衡中有多牛逼,我能以中等偏上的成绩打败重点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而是衡中一入学就开始备考,而大多数学校只是教书而已。我经过一年半的强化训练,可以打败其他大部分大二学生。 大二下学期,在新学校“教他们你想教的”的??原则下,我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第15到20名。大四上学期,大家都开始备考,我又认真对待高考。虽然离开了恒中,但我还是靠着“追求卓越”四个字度过了高中生活的瓶颈。虽然没有付诸行动,但我心中无疑对校训有着认同。 #

进入大学后,我很长时间没有回忆高中生活,特别是在衡中的那段时光,因为舍不得,又怕同学觉得我很奇怪,所以只说后来上的学校。大学同学说我们衡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怪之处,个性大于共同性。但衡中的痕迹还是有的,比如吃饭、散步、逛街、玩乐。这样的事情很浪费时间,我不应该享受,时间应该用来自学。所以我在大一、大二读了近200本书,但GPA不是很高,因为我做题很累,真的不喜欢做作业,只是看看Jimi 的封面。

#

离开衡中的时间越长,我越开始学会独立生活。我觉得衡中真的如大家说的一样,不正常。回想高中时期,除了学习,什么也没有。我所有的爱好都失去了,心智发展也好像停止了。除了身体上的伤害,很多同学都得了胃病,心理上也受到了伤害。对人的评价标准太单一,剥夺了人类正常的需求,把他们当成无理取闹甚至是祸害,耽误了他们的前程。也剥夺了学生和家人交流的时间。没时间打电话,就演变成没事就不打电话。虽然在学校没什么事做,但心理波动在所难免,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室也无能为力。在衡中,什么事都要我一个人解决。后来就读的学校也是寄宿学校,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回避型人格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 有时觉得一个人就能面对一切,有时又觉得世界太残酷,自己太软弱,死了最好。衡中会给我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如果成绩不好,父母会很失望,所以就算在学校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会跟家人说,一切都是自己扛着。我跟父母之间的隔阂真的很难化解,我什么都需要,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索取。后来,我感情上的不顺利,也和这种倔强的傲娇心态息息相关。 #

恒中确实把我们送上了更高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大家一直指责恒中挖外县市学生,榨干了河北其他学校的血汗。现在确实如此,但其实恒中也培养了桃城区(市区)不少的学术奇才。我当年在衡水市读初中实验班,班里不少人考进了恒中实验班,之后自然考进了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交大、南京大学、中国科大。当时初中同班的几个同学本科毕业,拿到了美国名校的全额奖学金。恒中也被批评只培养学生,不回衡水建设家乡。按照知乎的性质,大家应该都同意,学到这个地步,除了北上广,其他地方应该也呆不下去了。 其实,除了这些逆天的学术天才的存在,很多恒中毕业生(没有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回河北就业了。去哪里工作是个人选择,在当今流动性特别大的社会,也只是暂时的。

#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关于记忆力训练方法、亲子教育、学习方法的文章,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我的其他文章。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