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外语考试 > 专四专八 > 考试动态 >

上海体育场改造,体育公园助力人均场地面积提升

2024-09-0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城市体育公园作为市民运动健身的空间,是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新增体育场地314.3万平方米,人均面积1.96平方米。上海市民对体育场地满意度为81.8分,较往年有较大提升。上海的目标是力争2023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上海体育公园的不断涌现,正助力这一目标的实现。 #

当然,体育公园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上海市政协委员朱东、陆小聪、陈佩杰、芮乃蔚在提案《关于推进本市体育公园建设的建议》中指出,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等大型体育公园的建设,为上海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了个好头,但体育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

据专家调研,上海部分体育公园存在几点需要改进:一是与城市空间隔绝,缺乏开放性和便捷性;二是标识不清晰,无障碍设施配备不齐全;三是公共服务时间少,免费健身项目、老年体育项目少;四是场地面积小,功能单一。朱东建议,体育公园不仅要打通公园的物理“边界”,更要放开功能“边界”,以群众体育项目为主,强调多功能性和普遍性,满足市民实际健身锻炼需求。 #

“体育公园注重满足不同人群更加全面的健身需求。”相关专家建议,体育公园在推进无障碍场地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健身活动,并与儿童活动区相结合,更加体现“老少皆宜、关爱儿童”。

#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

上周末,古北红松东路的体汇名都体育公园门口人头攒动。随着青训的恢复,公园里的少儿足球、美式棒球、壁球、垒球、篮球、网球等场地也逐渐恢复人气。场地运营方说,“这是一个国际化社区,运动氛围浓厚,目前一个周末参加训练的孩子接近600人。”

#

“这块地原本是高压线下,附近还有垃圾处理站,由于长期闲置,出现了大量违章建筑。”上海中意体育场馆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毅介绍,改造成体育公园后,不仅解决了附近居民体育健身、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周边整体环境也明显改善。此外,该公司还投资3.2亿元参股闵行文化公园“体育俱乐部+红馆”,占地260亩,室内面积2万平方米,室外3个足球场。据悉,这非常接近体育场馆建设常见的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

记者了解到,除了传统的体育公园模式,一些以体育场馆运营为主的企业也逐渐从解决百姓体育功能诉求向引领百姓健康生活方式转型。如“体汇+虹馆”项目将体育、儿童体育训练、健康养生等项目融为一体,充分满足周边百姓体育消费升级需求;合川小镇项目结合社区、企业、政府诉求,融合更多生活消费内容和体育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种由市场主体参与的“体育+”模式,受到了更多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关注,上海乃至其他省市的多家企业都在寻求合作,为更多人带来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

上海市体育局相关人员介绍,目前上海在建的体育公园有虹桥体育公园、长兴岛体育公园、南桥体育公园、松江体育公园等6个。体育部门加强“体育、绿化、体育旅游、体育教育”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建设。 #

根据规划,目前正在改造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将成为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的公共体育公园,改造完成后,将兼具室外体育设施和休闲绿地,将大大丰富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

#

让更多体育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需要职能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努力。针对相关建议,上海市体育局明确表示,将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结合公园绿地建设要求和《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设置指南》,研究梳理体育公园物理空间的开放时间、便利性、功能定位、项目设置、公共服务标准、运营管理模式等,制定体育公园建设管理指南,为体育公园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

位于徐汇绿地五彩城的24小时“洛克公园”篮球场仲益黄兴体育公园,为其他追求24小时开放的体育公园提供了技术支持的样板。得益于相关智能技术和场馆硬件的支持,篮球爱好者们无论清晨还是傍晚,都可以通过24小时无人智能扫码入场。场馆运营负责人表示:“24小时球场的推出仲益黄兴体育公园,解决了篮球爱好者上班时间与锻炼时间的冲突。”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