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的美学与功能:中影人艺考编导培训知识点

电影音乐美学
研究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规律的学科。音乐一旦成为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具有了区别于其他音乐种类的独特审美特征与规律。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音乐(听觉)与画面(视觉)相互作用的关系与规律性上。研究其规律性是电影音乐美学的一个基本课题。电影画面可以真实、具体地再现现实生活,音乐则主要表现人的情感。当二者结合起来时,音乐通过其独特的作用,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与概括性,画面则以其照相性赋予音乐具体性与确定性。音乐与电影画面的结合,必然导致新的音乐结构与新的音乐形式的出现。音乐的分段呈现、间歇出现是其重要特征。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形式多种多样中影人编导培训,结合的基础是其内容、情感与动感。 #
电影音乐功能 #
指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电影音乐是通过与画面、语言、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有机结合而产生的。
主要功能如下: #
1、体现影片主题。运用恰当的音乐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影片主题,深化画面内涵,帮助观众理解影片主题。如故事片《海外儿女》以主题曲《我爱你,中国》(曲聪填词,郑秋枫作曲)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小花》(王明作曲)以主题曲体现影片主题,表现战争环境下母女情、兄妹情、战友情。
#
2、抒情功能。用音乐表现人物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内心潜台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音乐还可以用来表现作者(导演、作曲家)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或表示歌颂、叹息、愤慨、哀悼等,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抒情是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抒情音乐在电影中大量存在,如故事片《红河谷》(金复载作曲)中“圣山”场景中的音乐,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渲染气氛的作用。音乐可以为影片营造一定的背景气氛(包括时空特征),加深视觉效果。它可以为影片的某一部分渲染气氛,也可以贯穿整部影片中影人编导培训,为影片营造总体氛围。例如,故事片《红高粱》中“野性”场景的音乐(赵季平作曲),唢呐组的强劲音色和大鼓与画面的结合,渲染了影片粗犷豪放的气氛。 #
4、描写功能。用音乐来描写画面中动作、运动的节奏特征,如奔跑的火车、人物间的追逐等;或模拟客观世界的某些声音特征,如暴风雨、雷鸣等;还可以用特殊风格的音乐来描绘宁静的场景,如将田园音乐与画面中的田园风光相结合,用色彩斑斓的音乐来描绘晶莹剔透的海底世界等。例如,纪录片《潜水女孩》(王丽萍作曲)的音乐。5、戏剧功能。音乐直接参与影片情节,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素。例如,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作词作曲)就是一首具有戏剧功能的歌曲。
#
6、连贯性。用音乐来加强影片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例如,用音乐来衔接前后两个或多个场景;衔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几组画面的交替,以及同一事件的几个不同侧面的几组镜头的交替;使影片的时间和空间跳跃交织等等。同一首音乐在影片中还可以反复出现或变化,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影片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且可以使观众获得心理上的连贯感。例如,在日本电影《砂器》(伊福部彰作曲)中,作曲家用钢琴协奏曲把主人公童年所遇到的各个场景连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电影音乐的上述功能在同一首乐曲中不一定能简单地加以区分,有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可能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