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外语考试 > 专四专八 > 考试动态 >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百年学府的现代综合性学院

2024-06-2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23年11月,由原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联合工程学院、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原移动信息工程学院等学科、师资和科研平台组成。

#

学院拥有悠久的学科和专业历史,以及深厚的学术和教学传统。早在1958年,中山大学就设立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和“无线电物理”专业,是当今电子科技、信息通信工程学科的前身。光学工程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山大学光学和光谱学的教学和研究。学院发展,立足学科主流方向和前沿领域,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要中山教育信息,落实培养道德的根本任务,以建设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为出发点,推进学科水平建设, 推动学科具备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一流的学术成果和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目标是形成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学科跻身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有影响力。 #

【学科建设】

#

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学位点1个。2023年,“电子科技”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师资力量】

#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老、中、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梯队,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50余项,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国家级优秀青年/国家重大人才项目/10000名领军人才,国家级优秀青年项目(含海外)/国家重大人才项目青年11项项目/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广东省创新团队,以及“粤南十大杰出女性”、“粤南优秀教师”和“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好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

【人才培养】 #

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特色重大建设点和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地。

#

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四大一级学科,电子信息博士学位。其中,硕士授权点电子信息从集成电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三个方向招收培养。 #

此外,学校还设有信息通信工程站、光学工程站、电子科技站三个博士后科研站。 #

跟学院以

#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顶尖创新人才和优秀工程师为目标,学院人才培养秉承“基础扎实、能力强、创新应用强”的培养理念,坚持高水平科研开发相结合,积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从材料、器件到集成芯片,从信息、电路到终端系统的“全链条”工程学科专业培训特色。截至2023年9月4日,学校现有在校生1877人,其中博士生289人,硕士生679人中山教育信息,本科生909人。 #

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分别是教育部“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示范微电子学院(筹备)”、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

目前,学院设有“国家级信息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建)”、“广东省电子信息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东省集成电路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

【科研平台】 #

学院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省部级科研机构10个,分别是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建), 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省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电力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共建)、广东省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化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广东省智能光信息处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工程实验室、广东省重点项目光电信息处理芯片及系统实验室. #

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山大学在学院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佛山中山大学研究院”。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保持着广泛密切的联系与合作。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积极学习吸收国外高校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资源和经验,积极适应教学和科研国际化的需要。近年来,学校举办或主办了许多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如亚洲和(ACP 2023)、“第十三届薄膜晶体管国际会议(Thin-Film 2023”、“第十七届光通信网络国际会议”、“Nano-(iNOW) 2023”和“2022 IEEE”。天线测量与应用大会(2022 IEEE on & )和“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通信大会(第十一届 IEEE/CIC on)”等。内外部交流的扩大和深化,促进了学院整体地位和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