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考试动态 >

年山东师范大学校标设计者为美术学院教师高空

2024-05-1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校徽是学校的标志和象征,体现学校的特色,代表学校的形象。 1992年,学校发起了全校范围内收集校徽的活动。 经过遴选,当时的山东师范大学校徽(图1)诞生了。 设计师是美术系老师赵钦国。 校徽中修饰的“山”字代表山东,泉水涌出的图案代表泉城济南; 水滴的形状代表烛光; 花蕾和花朵的形状代表年轻的学生,象征着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教师,教师是培育“祖国之花”的园丁。 #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面向新世纪的需要,在学校建校50周年前夕,师生建议结合校庆活动进行新的校徽征集。 1999年11月,学校决定再次开展校标征集活动。 经过认真审查和广泛征求意见,2000年9月,学校最终确定了美术系设计的校徽(图2)。 由于当时学校的英文名称为‘’,2000年的校徽由学校英文名称的首字母“S、T、U”组成。

#

学校第三个标志(图3)的设计者是美术学院教师高空。 学校标志造型简洁简洁,色彩鲜艳醒目,寓意深刻丰富,易于识别和记忆,具有较强的现代感和标志性,易于制作,能适应各种场合。 。 校徽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S”的首字母“S、N、U”组成。 这三个字母作为山东师范大学标志的基本语言符号,信息传达清晰,一目了然。 同时,采用英文字母作为标志的元素,具有很强的国际化和时代感。 字母“N”采用鲜红色,打破了造型的对称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其规则但不死板。 3个字母组合起来就像一本打开的书。 上面的红色烛光造型象征着老师教书育人,寓意着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 烛光形状也可以看作是水滴,象征着学生的修养和知识的传递。 该图形传达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标志的造型语言将规则的几何形状与完整的有机形状相结合,各种造型元素的构成和组合都经过严格标准化。 这种设计风格表达了学校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办学态度。 该标志的颜色为红色和蓝色。 蓝色代表智慧和深刻,象征学校师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成就; 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象征着学校永远充满活力和希望。

#

图 4 说明了校准标准的使用规范。 其标准颜色值为:红色、蓝色。 使用校准标记时,不得分解、改变标记或改变标准颜色。 当需要黑白效果时,可以在白底上打印黑标,或者在黑底上打印反白标。

#

2003年5月,为了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使英文名称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学校决定将英文名称改为“”。根据学校变更后的英文名称,设计者2000年校徽进行修订,形成如图3所示的校徽。经学校研究批准,于2004年2月正式公布启用。

#

目前使用的校徽是学校历史上第四个校徽(图5),是在2004年2月校徽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的。 设计师是美术学院教师刘东风。 此版校徽中,学校中英文名称改变了位置,中文在上,字体改为毛体,英文在下; 红色和蓝色的颜色值发生了变化,红色的颜色值是:,蓝色的颜色值是:。 标志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 )的首字母“S、N、U”组成。 字母“N”采用鲜红色,打破了造型的对称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其规则但不死板。 这三个字母组合起来就像一本打开的书。 上面的红色烛光造型象征着老师教书育人,寓意着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 烛光形状也可以看作是水滴,象征着学生的修养和知识的传递。 该图形传达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标志的造型语言采用规则的几何图形与完整的有机形状相结合。 各种建模因素的构成和组合是严格和规范的。 这种设计风格表达了我校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该标志的颜色为红色和蓝色。 蓝色代表智慧和深奥,象征着我校师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成就; 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象征着山东师范大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希望。 经学校研究批准,该标志于2023年11月正式对外公布并启用。 #

座右铭 #

山东师范大学校训: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

校训作为学校规定的学生的指导语,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对于培养学者和学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同时,校训与校风既相关又不同,各有侧重。 #

2003年,为更好地激励全校师生与时俱进、齐心协力,增强全校师生的进取意志和凝聚力,同时欢迎德育评价全省高校教育工作焕然一新,学校决定聘用现有的体现山东师范大学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校训,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引人注目的精神标志。 校训征集活动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 在借鉴省内外部分高校校训内容的基础上,经学校有关部门和部分专家充分论证,提出了5条候选校训内容并印发给各院系、各单位、学生会、研究生会。 ,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从收集的意见来看,“厚德博学,求真笃行”的认同度最高。 考虑到“求真”二字与校风中的“求实创新”重合,经学校研究,校训内容确定为“立德明志,博学多才”。并诚心修行”。 #

其具体由来和内涵是:

#

“弘扬德行”出自东晋常绪所著的《华阳国志》卷十(下二):“宏大德育,修身正??气,避免耻辱”。 “思考弘扬道德文化,思考弘扬道德教育。” 《隋书》卷七《隐士传》中的《徐泽传》有云:“人可弘德,道必行空”。 “弘德”就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国。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核心。 以德立身、以德立国,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基本精神。 “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主要体现。 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校训以“弘扬道德”为第一条,旨在强调道德,体现学校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师生和员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和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基础上的道德标准。 目标。 #

“明志”出自三国诸葛亮所著的《介子训》:“无淡泊,无以明志,无宁静,无以至远”。 “明志”就是表达愿望、树立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只有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才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校训以“明确志向”为第二条,旨在强调理想,体现学校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激励师生员工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审问,审思,明辨,诚行”。 “博学”是指要想学问,首先要广博,“博”也有博大的意思。 和宽容。 只有胸怀宽广、包容,才能包容,才能使我校具有全球视野、博大胸怀山东师范大学是几本,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海纳百川”。 校训以“博学”为第三条山东师范大学是几本,旨在强调知识,体现学校重视博学多才,提倡追求新知,鼓励探索真理。 通过广泛的学习,达到理论基础宽广、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熟练、文理兼备、百科全书。 #

“诚”与“博”同源。 这就是说,既然学了东西,就必须努力去实践所学的东西,这样才能最终学以致用。 道德、理想、知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落实。 只有道德目标明确、理想信念坚定、学识渊博,才能真正“精进修行”。 校训以“勤奋实践”为最后一句第一考试网,旨在强调实践,体现学校倡导实践理性、强调知行合一的精神。 #

总之,“弘德”重德,体现学校的行为规范; “明志”强调理想,体现学校的价值取向; “博学”强调知识,体现学校的学术理念; “笃行”强调实践,体现了学校的学术理念。 遵循学校务实的精神。 四者各有侧重,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校训的基本内容。 同时也呼应了学校精神的内涵。

#

校风 #

1990年9月,在深刻总结建校以来40年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高水平总结提炼和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学校第31次会议党委决定正式确定山东师范大学校风。 校风的字面表达是: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

爱国爱校,体现了学校的灵魂、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时代主旋律; 为人师表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性质、师风和师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勤奋严谨,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教育传统、师生的学术理念和敬业精神; 务实创新,体现了学校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精神。 #

校园精神

#

“尊贤重德、励精图治”是齐鲁文化精髓的高度浓缩,也是山东师范大学校园精神的集中概括。

#

作为扎根齐鲁大地的重点大学,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传承齐鲁文化精髓,自觉承担时代责任,尊重历史、尊重创造,践行使命,不断开拓进取,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 锻造了“尊贤重德、奋发图强”的校园精神,为学校继续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尊贤崇功”是先秦齐国的治国方略; “奋发图强”是儒家所倡导的人生追求。 其内涵是:强调尊重传统、崇尚贤德、崇尚德才兼备、有所作为; 强调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崇尚繁荣、追求卓越。

#

“尊师重德、崇尚立功、奋发图强”的校园精神,培养了全校师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格特质,成为山东师范大学人的自觉追求,成为山东师范大学人的自觉追求。学校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下,学校尊重人才、聚集人才,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在校园精神的熏陶下,创立了“立德清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笃行”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培养了“严谨治学、孜孜不倦的教书精神”和“求真务实、乐此不疲”的优良学风。

#

传承齐鲁文化精髓,打造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尊贤、崇尚、奋进”成为学校治校育人的灵魂。 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师范大学将继续以弘扬齐鲁文化为己任,将其与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相融合,与时代精神相衔接。 在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开拓发展的征程中,阔步前进,再创辉煌。

#

校歌

#

1990年6月至10月,学校举行校歌征集活动。 经过选拔,制作了几首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歌曲,但校歌尚未正式确定。 1999年11月,学校决定以建校50周年为契机,在第一届校歌集的基础上推出另一部校歌集,并下发了《关于征集山东师范大学校歌集的通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大孝子[1999]137号)。 此次活动得到了师生的关心和支持,共征集作品20首、歌词340首。 学校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评估工作组。 经过认真遴选,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决定,正式确定《山东师范大学校歌》。 校词作者为校党委书记宫志峰,作曲者为音乐系教师梁发勇。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