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辅导:如何实现维修养护机械化(2)
4 实施维修养护机械化的前提
4.1项目的确定
按照上级下达的维修养护任务,对经常需要维修的项目,如堤顶刮平、堤顶小埝、根石加固等适用于机械作业的项目,尽可能使用机械作业,减少维修养护人员的使用数量,减轻劳动强度,维修养护标准也容易统一。对专项维修养护项目,可采取人工配合机械完成。
4.2及时委托项目实施单位
对确定使用维修养护机械的项目,水管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计算维修养护项目的工作量,确定所需维修养护机械的品种、数量,适时委托相应的维修养护企业。日常维修养护项目可委托给维修养护公司,专项工程可在维修养护公司、施工企业等单位中选择有实力的单位承担,签订维修养护合同,用合同约束双方的行为,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实施。
4.3增加维修养护机械
维修养护任务确定后,机械种类、数量、效率高低决定维修养护任务的完成情况。目前,各维修养护企业配备了一些维修养护机械,在维修养护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维修养护机械的数量与实际需要相差较大,与上级要求配备的数量也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维修养护工作的要求,需要大量人工辅助才能完成。为及时完成维修养护任务,需要增加维修养护机械的品种和数量。增加机械设备的途径可采取基层维修养护企业根据维修养护任务申请,上级有关部门拨付资金,配备部分急需的维修养护设备,维修养护企业可采取职工入股、银行贷款、向社会团体和个人筹措资金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自行购买一些常用的、技术先进的维修养护机械,对维修养护项目中偶尔用到的机械设备,可采用租赁的形式,尽快扭转目前维修养护机械与现代维修养护工作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维修养护机械使用过程中,按规定逐年提取折旧,随着维修养护企业的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增强,逐步配足配齐维修养护机械,提高机械在维修养护工作中的比重,增加维修养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机械的使用、维修与保养,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机械化。
4.4培养维修养护技术人员
维修养护机械化的实施需要一大批会操作、保养、维修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随着大量“高、精、尖”技术的先进设备不断进入维修养护市场,对使用、维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维修养护技术人员越来越重要。维修养护机械在养护工作中的大量应用,增加了维修养护工作的科技含量,需要大量人员从事机械的使用、维修、保养等工作。维修养护企业在日常维修养护过程中,有计划的培养一批年轻有为、善于学习、勤奋钻研的职工,有目的的参加一些学习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学习一些维修养护知识、机械的维修、保养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确保维修养护机械的正常使用,提高使用效率,逐步培养一支具有维修养护经验、能操作、善管理,集操作、维修、保养于一体,一专多能的维修养护队伍,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为维修养护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人才基础。
4.5研制部分小型机械
维修养护机械的增加,可减轻维修养护工作强度,省出部分维修养护人员,与水管单位管理人员一道,专门从事维修养护小型机械的研制工作。人民治黄以来,黄河职工根据治黄经验,结合黄河实际,研制出许多适用的小型机械设备,对黄河防洪、工程管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上级批复的维修养护任务,结合所辖堤段的实际情况,维修养护企业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经费,制定一系列奖励政策,抽调部分人员或鼓励维修养护人员研制一些适用的小型机械,对完成维修养护任务十分有力。
5 建议
5.1合理配置维修养护机械
为提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应根据维修养护项目特点,按照日常维修养护、专项维修养护等合理配置维修养护机械,做好维修养护机械的选型和配备,将机械配置的重点放在日常维修养护项目上,逐步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制定维修养护机械化配置的中、长期计划,注重机械设备的实用性,有计划地购置维修养护机械。随着维修养护效率、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购置一批高技术、高效率的大型设备,实行大规模连续维修养护作业,充分考虑机械造型、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不断进行分析、探索。加强机械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大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搞好机械的操作、维修和保养,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提高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维修养护项目的机械化。
相关链接
- 05-29施工管理—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
- 05-29施工管理辅导:如何做好工程监
- 05-29施工管理辅导:xx公司“安全生
- 05-29施工管理—浅析建筑施工安全标
- 05-29施工管理辅导:论施工项目的质
- 05-29施工管理辅导:施工企业项目责
- 05-29施工管理—论建筑倒塌救援行动
- 05-29施工管理辅导:快速编制标前施
- 05-29施工管理—吊车安全操作规程
- 05-24二级建造师辅导:论加强施工项
上一篇文章:上一篇:施工管理辅导: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的公平原则
下一篇文章:下一篇:施工管理辅导:压力注浆锚杆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