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辅导:如何实现维修养护机械化
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要求越来越高,以人力为主的维修养护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维修养护的需要,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势在必行。实行维修养护机械化,能够提高维修养护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改善工作条件,对实现维修养护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管体制改革打破了水利工程“修、防、管、营”四位一体的运行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2005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成功进行了改革,使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企业的机构、人员、经费等彻底分离,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及运行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逐步走向正规。
1 问题的提出
水管体制改革后,各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企业职责明确,责任具体,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能够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维修养护任务,工程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面貌有了较大改观,防洪工程的抗洪强度进一步增强。但据了解,目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除了堤顶刮平、除草等部分项目实行半机械化半人工作业外,其余的维修养护项目仍需人工完成,劳动强度较高,尤其是工程管理检查活动前,维修养护人员加班加点,有时需要雇用部分民工协助完成。实行维修养护机械化,是充分发挥维修养护社会效益的主要保障,是加快养护进度、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保证。为此,提高维修养护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加大维修养护机械的使用力度,提高维修养护机械的使用效率,减轻维修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实行维修养护机械化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是在维修养护组织管理体系保证下,尽可能使用机械完成维修养护作业系统中主要、辅助的生产劳动过程,使各种维修养护机械相互配合、协调使用,以最佳的性能投入运行,确保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效率,降低维修养护成本。黄河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搞好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能够改变工程面貌,提高防洪工程的抗洪强度,对保证黄河岁岁安澜十分重要。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性与工程维修养护机械的投入不成比例,水管体制改革后,基层维修养护人员全部投入维修养护活动仍显得人员不足,机械投入少,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部分项目尚需雇用大量民工,现有一些维修养护机械交由技术并不熟练的民工操作、维修和保养,管理松懈,机械使用效率低,已成为目前工程管理的突出问题。社会进步要求以机械取代人工作业,尽可能改善维修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维修养护机械化是提高养护作业质量、进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由传统养护方式向现代养护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配备维修养护机械,实现维修养护机械化作业。对量小、分散的维修养护工作,由小型机械设备完成,维修养护机械由各管理段管理;对量大、集中、日常的维修养护任务,由中型或专用机械设备完成,机械由维修养护企业统一管理。因此,投入大量机械用于维修养护,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维修养护人工投入非常必要。
3 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可能
实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对确保维修养护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工期,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文明生产,推进技术进步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新机械不断涌现。如:水文气象情报预报遥感技术的应用、现代通信手段等,为黄河防洪保安全提供了条件;堤防隐患探测技术、丁坝根石探测仪器、自由移动式抛石排、堤顶子埝机等小型仪器、机械的逐步使用,刮平机、洒水车、压路机、堤顶道路平整机、多风道堤顶清洁机、挖穴机等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大加快了维修养护机械化步伐,为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维修养护逐步走向机械化成为可能。
相关链接
- 05-29施工管理—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
- 05-29施工管理辅导:如何做好工程监
- 05-29施工管理辅导:xx公司“安全生
- 05-29施工管理—浅析建筑施工安全标
- 05-29施工管理辅导:论施工项目的质
- 05-29施工管理辅导:施工企业项目责
- 05-29施工管理—论建筑倒塌救援行动
- 05-29施工管理辅导:快速编制标前施
- 05-29施工管理—吊车安全操作规程
- 05-24二级建造师辅导:论加强施工项
上一篇文章:上一篇:施工管理辅导: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的公平原则
下一篇文章:下一篇:施工管理辅导:压力注浆锚杆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