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与现代素质教育:启发性教学与创造力培养

是的()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
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意见》。 #
《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质
B、身体强壮 #
C.实践能力
#
D.创造能力
#
3、“道不可伸,强不可抑,开不可达”,体现了教学理念。 #
() #
A.直观性原则 #
B. 合并原则 #
C. 启发式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
B、上课
C. 实践回顾
D.考试
5.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 #
以答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讲授方式 #
B、对话法 #
三、讨论方法 #
D.实验方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 #
A.研究能力
#
B、学习能力 #
C、管理能力 #
D、沟通技巧 #
7、从课程功能来看,课程可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 #
性爱课程和()
A.程序课程 #
B.实践课程
C. 本地课程 #
D.实践课程 #
8、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三种:权威型、放任型和()
A. 独裁型 #
B. 引导型
#
C、民主型
D、溺爱型
#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一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 #
一个-
#
B.二号 #
C.三
D.四
#
10.学校精神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下列哪一种文化的统一? ()
#
A.社会文化 #
B.精神文化 #
C.人文文化
#
D.本土文化 #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考试成绩、观察结果和报告对考生的行为和作业进行评价。 #
制作()的优点或价值
#
A、判断
#
B.诊断
C.评估 #
D、评级 #
12、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
#
() #
一、生命教育观
B、价值观教育 #
C.素质教育
#
D.心理健康教育 #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知识的间接性和交流性。
充满热情、有教育意义并且 () #
A. 差异化理解
#
B. 个性化理解 #
C、具有领导意识 #
D、有基本的了解
14、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是:终身教育、普及化、民主化、多元化。
和() #
A.个性化
B. 教育技术现代化 #
C.个性化
#
D. 教育权利的平等 #
1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并且() #
A.评价函数
#
B、选择功能 #
C、决定性作用 #
D.主导作用
#
16、教师要有符合时代特点的学生观。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综合素质 #
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
B. 实际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
C.智力发展与身体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
是的()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部分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 教好学生、管理好学生 #
C. 评估个别教育工作
#
D、组织和培养班级集体 #
19、教师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搜查学生,不得单独监禁学生。不
那么就违反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
B. 人身自由权
C. 受教育权 #
D. 个人尊严权
#
20、不同年龄段的个体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
面对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的发展() #
A. 顺序性 #
B、不平衡
C.互补性
#
D、阶段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
2、填空题(本大题共16题,20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将问题填入问题中的横线上。错误或遗漏的问题不会获得任何分数。 #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22、纵观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终结的整个生命过程,生理和心理不断走向积极的方向。 #
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为。
23. 教师的个性、情感、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统称为教师的——
#
24.学生的学习应基于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识、情感、意向和行为。 #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理论指导 #
编着《教育学》。 #
2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最有影响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_,,小组教学和道尔顿体系等 #
28. 在道德教育模式中,涉及两种不可调和的道德规范的情况或问题被称为
#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平等管理、
和目标管理。
30.古代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 #
31. 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奶期”的时期发生在 #
阶段。
#
32、提出问答法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是。 #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负责人。 #
欧系
34、发展人格是教育的理想,开展人格教育是教育的目的。
和真理。
#
35.在教学过程中理解知识,包括让学生使用课本和 #
-教科书。 #
36、师生关系从人格上来说是良好的关系,从社会道德上来说是良好的关系。 #
关系。
#
3.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
38.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作用? #
4.论述题(本题共1题,共10分)
#
4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1.多项选择题
#
1.D2.C3.C4..B5..B6.A7.D8.C9.C10.B
#
11.A12.D13.C14..B15.A16..B17.C18..A19.B20.D #
2. 填空
#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人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本
#
基础
#
25. 行动 26. 马克思主义 27. 个人教学权利和班级教学权利 28. 道德困境
29. 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 孔子 31??高中 32.. 33.?艺术
#
家
#
34.精髓 35??对教材的认知与理解 36??民主、平等、互促
3.简答题 #
37. 【要点】(一)学校教育根据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引导个人发展。 #
并制定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价值,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
延迟值; 4)学校教育具有培养个人特殊才能、发展人格的功能。
#
38、【要点】(1)教学是再现社会经验的主要手段; (二)教学
学习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三)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 #
其中一部分是基本的教育方式。
39. 【要点】(一)指导原则; (二)指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严格要求
#
要求学生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的原则 #
但。
40.【要点】(1)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
#
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人 #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功能和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
盖O
#
(2)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
防范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三)对少数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
41、【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
社交互动和适应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4.论述题
42、【要点】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界定: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连接理解知识,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理解、应用、运用的目的
#
供使用。 #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
(2)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
(三)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四)补充必要的本地教材。 #
教师准备的考试题及答案 2
#
1.多项选择题 #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
卢梭
C·洛克 #
D·杜威
#
2.人力资本理论解释() #
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限制作用
D. 教育在促进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
3、人类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个体发展有()
A. 顺序性 #
B、阶段
C、不平衡
#
D.差异
4、“理想与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 #
B、少年时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
5、马克思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C、知识与工农结合 #
D、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
6、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和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国家标准是() #
A.课程
B. 课程标准
#
C. 教学计划 #
D. 课程目标 #
七、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应具有三个特点:()
#
A. 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
B. 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
D. 强制性、普遍性、基本性 #
8、《学记》阐明的教学原则是“道不宜拉,强者不宜抑,开放不达”。
#
() #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 启发式原则 #
D、因材施教的原则 #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视觉教具、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方法,是()
#
A、练习方法
#
B、演示方法 #
C.实验方法 #
D.发现方法 #
10、打破按照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而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来编班。这
#
是的() #
A. 外部分组
#
B. 内部分组 #
三、设计教学方法
道尔顿系统 #
11.结构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属于教学策略() #
A. 内容策略 #
B. 正式战略 #
C、方法策略 #
D、综合战略 #
12.德育过程结构的组成部分是()
#
A. 教育家,受过教育的人 #
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
13.下列哪种德育模式强调“学会关怀”() #
A. 认知模型 #
B.考量模式 #
C.价值澄清模型 #
D.社会模仿模型 #
14、集体管理与个人管理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日常管理
B. 目标管理
#
C.并行管理
#
D、民主管理
#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部分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级集体
#
C、做好学生个别教育工作
#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
2. 填空
1、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的标志是。 #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和O
#
3. 研究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价值; #
价值。 #
4.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5、我国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础是 #
六、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
观点。 #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
8. 在我国教师考试试题,课程体现在课程计划和教科书中。
#
九、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10、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和实现过程。 #
11、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视觉教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另一类是视觉教具。
类是 o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业成绩
绩效检查和评估。 #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与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 #
14.马卡连科说,“你必须对一个人要求尽可能多,你必须尽可能尊重一个人。” #
这句话所说明的道德教育原则是: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老师 #
3.判断题
#
1、在当代教育的发展中教师考试试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青春期是一个多事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
必须密切监测年份。 ()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 #
培养人才的质量规范。 ()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知识给予和接受的关系。 ()
5.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
6、基于泰勒课程原则和评价原则的课程评价模型是无目的的。
评价模式。 () #
7、小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教学制的缺点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教学制要好。 #
优越的。 () #
8、德育过程是多方面的。 ()
#
9、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模型的道德教育主要采用道德困境故事。 #
法律。 () #
10、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
4.简答题 #
1.描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形式。
#
2. 教师的专业角色是什么?尝试给出一个简短的解释。
#
3.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
4. 描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5、认知道德发展模式的实施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5.论述题 #
1、设计以“我们的想法”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
参考答案: #
1.多项选择题
#
1. D2、A3、B4、C5、D6、B7、D8、C9、B10、A #
11、A12、C13、B14、C15、A #
2. 填空
#
1. 夸美纽斯的“伟大教诲” 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 延迟 4. 学习
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普通公民的大部分权利。 #
受到社会的特殊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6.创新7.
职业角色多元化8、教学大纲9、学校教育10、学生身心发展11、 #
直观形象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5、教育工作者
#
3.判断题 #
1, 72, x3, 44, x5, x6, x7, x8, Y9, 410, ?
#
4.简答题 #
1、一方面,追求全民平等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均等。
#
甚至教育成果的平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自由化。
2. 传道者的角色;教导和解决疑虑的人的角色;示威者的角色;经理的角色;朋友的角色; #
研究员角色。 #
3、激发学习动机;领悟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检查知识。
#
4、学习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
#
计划、教学计划)。
#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理论,B道德教育理论); (二)注重两个道德
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A 道德困境及其设计,B 道德讨论中的介绍性问题, #
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问题); (3)简要评论(A.认知模型的缺陷,B. #
认知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5.论述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