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二级学院概况:专业设置与招生就业

编辑
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在线教育学院校徽 #
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是复旦大学为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专门设立的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二级学院。复旦大学成立于2000年7月,是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一。 #
提供课程
网络学院依托复旦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和综合学科优势,开设了普通高等教育急需的专业。成立以来,先后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法律、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商科)、日语(商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本教学计划是在我校现有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修改或重新制定的。 #
招生与就业
#
2000年至2006年六年间,共有学生12000余人。已有三批六批学生毕业,共计约4000名学生。按期毕业率为93%,截至2006年2月平均就业率为93.2%。目前有超过8,500名学生就读。复旦大学(在线教育)文凭全国认可,并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网络学院本科毕业生,品学兼优、符合学位申请要求的,将获得复旦大学学士学位。 #
在线学院不定期开设各类非学历教育辅导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工商管理核心课程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企业管理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电视传媒等泰富学习中心开设的复合型高级管理课程。商务人才培训课程、酒店管理专业证书课程等。2004年起,还向大学生开设了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辅修专业。 #
教学模式 #
在线学院的教学有学习中心在线教学和网上教学两种模式。 #
选择学习中心在线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主要在网络学院直属学习中心和校外学习中心(教学点)上课。每个学习中心都通过局域网连接。老师在主教室面对面授课,其他教室的学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分享。在上海,目前网学院直接管理的学习中心有国权路、逸仙路、邯郸路、东安路、上川路、天宝路6个,以及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与震旦共建的2个学习中心。大学。 。另有16个校外学习中心,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 #
选择在线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点播在线课件进行学习,并辅以定期组织的面授辅导。同时,网络学院采用在线问答系统和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对在线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管理,并建立了每门课程配备助教制度。
#
技术资源 #
网络学院拥有支持在线教育的先进多元化通讯技术平台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包括基于IP双向视频会议的实时教学系统、基于Web的综合教学管理系统、门户网站等。现有多媒体教室33间,面授教室9间,机房电脑320台,语言室2间(共60个座位)。
学院
现任院长为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蒋良斌副教授,副院长为应建雄副教授、丁世腾教授。各专业设专业主任一名,由学校相关院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或副系主任兼任。学校聘请李洁明、庄启山、谢伟安、黄冠夫、黄永民、刘海贵、洪建桥、向兴林、庞志春、胡玉春、沈祖祥等200余名教师在网校任教。朱文华、徐道明、沉小龙、张士新、黄志孝等。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50%以上。 #
为打造在线教育品牌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复旦大学在线教育学院将秉承“复旦标准、精选师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挖掘潜力,勇于创新,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浪潮中继续前行。
设备介绍播报
#
编辑 #
学院资源
网络学院自成立以来,已投入2400万元建设教育网站、在线教育平台和面授课堂。现有本市教学基地(教学点)4个,外地5个。拥有多媒体主、副教室36个,面授教室10个,拥有32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1个,语言室1个(60个座位)。同时,网络学院还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实现学校数字图书馆与在线教育学院的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撑服务。
大学教育平台
#
在线学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平台分为三个部分。 #
(1)基于IP双向视频会议的实时教学系统。实现跨地区实时互动教学。教师在基地和教学点主教室进行面对面教学。各分教室通过卫星或专线实时接收教学内容。必要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主、副教室的互动功能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 #
(2)基于网络的教学与管理集成系统。主要采用基于Web的B/S技术和流媒体点播技术来实现。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辅导、管理。此外,我们还准备利用中国电信的宽带入口(ADSL)或广电的有线电视(CABLE)网络作为传输手段,实施广播式(非实时)教学,并辅以在线集中问答教学。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
(三)门户网站。主要功能包括发布学院教务、教学、招生等信息,进行学生网上注册和学籍管理,提供视频流媒体课件点播,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和数字图书馆服务。
领导介绍广播
编辑
#
徐忠
男,1945年4月生,贵州人,汉族,教授,中共党员。
1969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系。1978年10月至1981年1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流行病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83年1月至1984年1月在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学习。 1994年4月至1994年8月,他在医院学习癌症流行病学,并在美国西雅图Fred 癌症中心进行合作研究。 #
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副院长、学校教务处处长,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 2000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
长期从事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参加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研究”,主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一级预防”成人高血压”。教育研究方面,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重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研究。他已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曾任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全国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材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日本流行病学杂志(下)编委,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
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包括第三届、第四届国际心脏病预防大会、东亚脑卒中和冠心病协作队列研究学术会议等。
#
曾获“上海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上海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国际医学基金会林宗阳教育奖”等表彰。 #
沈永宝 #
男,1945年出生,汉族,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期刊副刊史等课程。获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专着及合着著作7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74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作品三等奖1项。 #
1993年起任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分管教学组织工作,包括教学思路研究、教学计划修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学风与考风标准、制作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
2000年8月调任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负责教学和日常工作。
丁世腾,男,1949年8月出生于上海,汉族,高级工程师。 1968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78年至1982年在南京邮电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学习。 1969年到吉林省梨树县插队,1972年至1978年在长春火车站工作。 1982年分配到南京东方无线电厂任技术员,历任设计科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96年调入上海医科大学,历任网络中心副主任、电教中心副主任。 2000年任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 #
学院地址广播
编辑 #
学院办公室和招生部设在复旦大学文科楼11楼,其他部门设在国权路基地(即国权路32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