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险为夷的含义、出处及语法解析,让你全面了解这个成语

化险为夷就是把危险的情况变成安全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化险为夷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化危险为安全”: #
(一)解释 #
1. 词语解释 #
险:危险、困难、障碍;宜:平稳、安全。转危为安,比喻转危为安。
“夷”有三种含义:(1)平,安全;(2)摧毁建筑物(使之平整),如夷为夷;(3)破坏,消灭一切,如夷夷。其中,化险为夷中,“夷”字为第一义,意为化险为夷。
#
2. 词语解释 #
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二)来源
#
唐代韩云卿《伏羲词序》云:“使阴郁的气氛变为温暖的阳光,使危险的障碍变为坦途。” #
清曾朴《罪花》第27回:“愿中堂日后忍辱负重,转危为安。” #
(三)语法 #
连词形式;用作谓语或定语;指危险情况转变为安全情况
(四)举例
#
除夕之夜险象环生的情景自然又浮现在脑海中,但这一次我们做到了,虽然其中经过了一些曲折。(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的一个夜晚》)1990年《商丘地区建筑志》:“袁家山,又名吕祖庙,为明代兵部尚书袁克礼为纪念其渡江时脱险而建。” #
(五)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 #
1. 同义词
#
转危为安,转祸为福,绝境中求生,脱险为安,反败为胜,反败为胜,重获新生
#
2. 反义词 #
火上浇油,使情况更糟,使形势更加危急
#
《诸葛亮空城计》:
(一)关于“空城计”的谚语 #
孔明的空城计——化险为夷
#
诸葛亮弹琴——有了一个主意
#
空城克敌——反败为胜
诸葛亮空城计——应急方案
空城计最著名的故事,取自小说《三国演义》,是作者根据裴松之注《三国志》中“郭冲三事”改编而成。后来被用在《三十六计》中,意为以假乱真,军势难测。以假充真之计,是一种以假充真,以假充真之计,是一种以疑惑生疑的心理战,常在敌弱敌强的时候使用。历史上确实有一些使用此计的成功例子,如张守珪死守瓜州。但不应使用太多次。 #
(二)“空城计”成语
解释:指在危急时刻,用巧妙的策略来掩盖自己的弱点,欺骗对手。比喻掩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迷惑对手或使对手退却。有时也有贬义。
用法:作宾语;指欺骗对手。
比如说,你不能总是使用“空城计划”,这个“空城计划”有时候会失败。
#
英语:以勇敢面对弱者。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魏军若至,莫要轻举妄动化险为夷的歇后语,吾自有定计。’孔明着鹤披,围丝巾,手摇羽扇,领两个带琴的小孩,坐在城墙上敌楼前的栏杆上,焚香弹琴,唱着高亢的乐曲。”
#
历史上多有记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自己缺乏军事准备,故意表现出自己没有军事准备,给敌人造成假象,从而吓退敌人。但并不局限于守城。明罗贯中夸张了郭充《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件事(根据民间传说)写成了《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情节是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无兵拒敌,却打开城门,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有埋伏,遂退兵。后来“空城计”便被用来指一种隐瞒自己势力,迷惑对手的计谋。 郭沫若《反攻前后》第一章第七回:“大堂上面的机关枪在哪儿?比诸葛亮的‘空城计’更空荡荡的是,连老兵和残兵败将的踪影都没有。”茅盾《子夜》16:“周忠尉像诸葛亮在‘空城计’里那样,笑呵呵地赶走了八个代表。”
#
(三)“空城计”的典故 #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误用马谡,失去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魏将司马懿趁机率领十五万大军,奔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当时诸葛亮手下没有将领,只有一帮文官。他所率领的五千军队,有一半在运送粮草,城中只剩下两千五百士兵。听到司马懿要来的消息,众人大吃一惊。诸葛亮登城楼观望之后,对众人说道:“大家不要慌张,我可以用一个小计谋,让司马懿退兵。” #
于是诸葛亮下令,将旗子全部收起来,士兵们原地不动,凡是擅自外出或者大声喧哗的人,一律斩首。他还命令士兵们把四座城门打开,每座城门派出二十个士兵装扮成平民,洒水扫街。诸葛亮本人则穿上鹤披,围上高高的丝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坐在城墙上敌楼前的栏杆上,点上香,然后慢慢地弹奏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锋部队到了城下,见如此声势,不敢轻易进城,便赶紧回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大笑道:“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下令三军停下,骑马前去观看。出了城不远,便见诸葛亮坐在城墙上,面带微笑,焚香弹琴。左边是一个书童,手握宝剑;右边是一个书童,手握拂尘。城门内外,二十多个形似普通人的人正在扫地,仿佛四周无人。司马懿见状,心中纳闷,便到中军那里,让后军充当前军,前军退为后军。他的次子司马昭说:“难道诸葛亮家中没有兵,所以故意制造这样的事?父亲您为何要退却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若进去,就中计了。咱们赶紧撤退吧!”于是,众军都撤退了。 #
第一个提出诸葛亮空城计的人是南北朝时期的郭崇,后来被罗贯中引用??。 #
郭冲说了三件事:梁在阳平安营,派魏延等兵东进,梁只留一万人守城。晋宣帝率领二十万众兵抗梁,与燕军走错路,直奔前线,离梁六十里远。探子报告宣帝,梁兵少力弱,城中兵马未动。梁也知道宣帝快到,步步紧逼,想去燕军,燕军走得很远,他折返追击,已经追不上。将士大惊,不知如何是好。梁沉着冷静,下令军卧倒停下,不得出殿,又下令打开四个城门,扫地。 宣帝一直说梁军谨慎,但见他胆小,怀疑有埋伏,便率军北上,向山里逃窜。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梁军拍手大笑化险为夷的歇后语,对副将说:“司马懿一定会认为我胆小,有重兵埋伏,我便顺山逃窜。”探子回来报告,果然如梁军所说。宣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心里非常愤恨。 #
相关文章: #
关于阎王02-19
关于曹操歇后语02-18 #
关于调侃02-17 #
狮子的谚语 02-12
#
关于恐惧的习语 11-26 #
仙女相关成语11-14
#
蝴蝶相关成语11-10
#
与云有关的歇后语08-23 #
关于蚕豆的两句寓言08-21 #
厕所相关成语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