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的下一句 游泳减肥却越减越胖,心理学告诉你原因

大学的时候,我经常跟朋友一起去游泳,其实我并不喜欢游泳,是被人强行拉去的。更有意思的是,我朋友也不喜欢游泳,只是听说游泳是减肥的最好方法,才去的。 #
为了减肥,那位朋友一次又一次地游泳,刻意消耗热量,游完就称体重,兴奋地说效果立竿见影,确实瘦了不少,然后邀请我一起庆祝——大吃一顿。 #
我说:“你不是想减肥吗?”他说:“怕什么?我要减肥了,对吧?游了两个小时,就该好好吃顿饭。”可游了一个月,他不但没瘦下来,反而胖了。连我也胖了。
我爸爸也有这个问题。他血糖很高。他经常晚饭后带我妈妈散步。他走得很快,让我妈妈眼冒金星。猜猜我爸爸每次回家都会说什么?他说:“现在我可以吃冰淇淋了!”
#
其实这些行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基础,那就是我们越是在某一方面克制自己,就越有可能在另一个方面放纵自己。 #
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去做一些“好事”时,我们更容易告诉自己“你可以做一点坏事”。 #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其中一个朋友也做了类似的自我反省,他说自己之所以成为“好霸”,是因为他帮助了很多人,做了很多慈善之后,觉得自己对社会贡献很大,所以说话就很强硬、很大声,有时候甚至有点蛮不讲理。
#
这也让我想起了春秋时期子范将军的故事。子范跟随楚王打仗,回到营中口渴,手下知道子范爱喝酒,就送了一碗酒给他。子范知道打仗不能喝酒,就拒绝了,说:“这是酒!”可手下却奉承他,“这不是酒百尺竿头的下一句,是水!”子范竟然喝了下去。结果被楚王发现,丢了性命! #
想想看,子凡难道分不清酒和水吗?当然分得清,但似乎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自我原谅的“小人”,暗暗道:“你已经够辛苦了,装糊涂喝了吧!” #
例如,你可以这样想:诱惑是我实现目标的绊脚石,甜食是我实现理想健康的绊脚石。每次你都用这种方法,把诱惑和目标并列,就会比直接面对诱惑更容易。 #
古人说得好,“施与人,莫想太多”。坚持做对的事,不管做多少次都是对的!千万不要因为做了多就改变心态,否则甚至会觉得,只要多做善事,小恶也没什么大不了。
难怪我爸最近总跟我说:“你最近照顾儿子又接大戏,可谓是登顶了。不过要小心,容易得意忘形,容易犯错,不要急着迈出下一步,否则就会跌倒。当你站在顶峰时百尺竿头的下一句,要退后一步,好好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