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公务员 > 招考资讯 >

立冬:万物收藏,规避寒冷,冬季伊始,你准备好了吗?

2024-07-1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天朗水清,秋冬气转。”11月8日,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如期而至,悄然到来。立冬的到来,告诉人们,冬天来了。

#

“冬,万物收储之末也。”根据《七十二节气说》对“冬”的解释,是指在这个节气里,秋季的农作物已经全部收割晒干,入库储藏,动物也都躲起来准备冬眠,所以“万物收储”,开始避寒。另外,立冬也是冬季第三个月的开始。在古人传统的季节划分中,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始”作为四季的起点。因此,冬季从“立冬”开始,到次年的“立春”结束。立冬作为古代社会“四时八节”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

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对于人类来说,冬天是享受丰收的季节,但对于大自然来说,却是草木枯萎、昆虫冬眠的萧瑟季节。从古人划分的立冬三期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期是水开始结冰;第二期是地开始结冰;第三期是雉入水化为蛤蜊”。意思是说,此时,水已经可以结冰;地也开始结冰;雉类大型鸟类很少见,但在海边却可以见到壳纹路和颜色与雉类相似的大型蛤蜊,所以古人认为雉类是在立冬之后化为大型蛤蜊的。

#

虽然古人想象的是“雉鸡入水为蚌”,但这说明雉鸡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雉鸡具有美好的寓意,在历代书画作品中也可见到雉鸡的身影。 #

《枫鹰锦鸡图》卷轴,南宋,李荻作。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

“飞行中的雄性野鸡”

#

古人认为高贵的鸟类

#

“雉”即雉类,俗称野鸡、七彩雉、雉鸡等。《秦经》对“雉”的解释是:“雉,鸟也。”据《说文解字》记载,“雉”包括的种类多达14种。古人观察到立冬以后,雉类逐渐稀少,于是就有了“雉入水化为蚌”的联想。唐代诗人元稹在《立冬十月节》诗中也写道:“霜降人寒立冬节气的寓意和传统,轻冰盖清水。蟾蜍即将出纤影,雁群剩几行残。田间种子已收,正值做衣裘,雉类跳入水中,化为蚌不难。”

#

这种外貌艳丽的鸟类给古人带来了视觉冲击,所以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另外,雄雉不仅羽毛鲜艳美丽,尾羽也长而华丽,常用于装饰,也是重要的舞蹈道具。《诗经》中的鸟类形象中,以“雉”最为特殊。其中一首《北风》诗《雄雉》即以雄雉命名。 #

“雄雉飞,羽翼飘扬。我心中有惋惜,又害怕。雄雉飞,音声高低。君子,你真让我心累。”《北歌》《雄雉》中,描写了雄雉展羽振翅,歌声悠扬的情景,也表达了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此外,《诗经》中,“雉”指人时,主要指正直善良的人。如《王歌》《风兔》中,每章头两句都以兔子和雉鸡作比喻,比喻生不逢时之君子。 #

在古书《白虎通义》中,对“雉鸡”的描述是:“士人之所以赠雉鸡,是不能以食物诱惑,不能以权势恐吓,必死而不可留。士人当行权,持节操,死而后已,不可调走。”古人认为,雉鸡不会吃怜悯之物,所以被捕获后不久就会饿死。这种特性,就像士人的品格,象征着士人的精神。所以,古代士人互访时,雉鸡便是他们使用的礼物之一。 #

在传统文化中,“雉鸡”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而雉鸡色彩斑斓的羽毛,使它们成为绝佳的绘画素材。因此,这种动物经常出现在古代绘画和传世瓷器上。如明代林良创作的《雪景双雉图》,就以一对雉鸡为主体,画中林良用粗犷的笔法,让富贵的鸟儿呈现出野性自然的状态。

#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

《雪雉双鸟图》卷轴立冬节气的寓意和传统,明代,林良作。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

正是“补冬”好时节

#

用美食迎接冬天

#

秋季到来,民间有“补秋膘”的说法,寒冷的冬季到来,自然要补充更多的营养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天,所以有“立冬补冬膘,补空口”的说法,立冬时人们最期盼的习俗,自然是能尝到美味的“补冬膘”,农民辛苦劳作了一年,立冬时节就要休息,吃点滋补的食材。 #

这一天,热腾腾的饺子也是节气的食品。因为据说饺子起源于“兑钱时”,而立冬又是秋冬的过渡,所以在“兑钱时”品尝饺子也是理所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因为饺子形似耳朵,人们相信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北方有句俗话叫“立冬不吃饺子,耳朵冻掉也没人管。”

#

相比北方地区吃饺子的习俗,据民俗专家刘晓昌介绍,立冬前后,成都城乡之间还有一项重要活动要进行,那就是舂粑。刘晓昌介绍,舂粑刚舂好,家里的女人们总会捏上十几个热腾腾的汤圆,放在碗里,撒上香喷喷的炒黄豆粉和芝麻,再舀上两三勺红糖水喂给孩子们吃,“整天都甜甜蜜蜜的。”

#

其实,无论是饺子还是糯米糕,都在提醒人们冬天将至,需要适量进补,吸收养分,为过冬储备能量。立冬到来,万物进入休养生息、蓄势待发的状态。所以趁着冬天来临,赶紧休养生息吧。 #

立冬海报设计:刘宇熙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