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办好农村、特殊、职业教育,提升办学质量,保障特殊教育,培养职业技能

村里有一所好学校
城市资源可以共享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整洁干净的校园,蓝天白云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校园里高高飘扬。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南山区的王斌希望小学,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地玩耍。
“这些年政府在我们身上投入很大,你看这个塑胶跑道、足球场,都是全区统筹规划设计的,教学楼也做了保温,供暖锅炉也完成了电力改造,连厕所都是师生分开的。”王斌希望小学校长任守礼说。一年前,他还担任湖南一校副校长。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湖南区教育局成立了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内课程共享、师资培训交流机制。任守礼也响应号召,从城里来到这所山村学校。
#
据了解,浑南区通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对口招生是啥意思,实行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的晋升政策,全区骨干教师遴选以学科教师总数为标准,对农村学校增加10%的名额;从教30年以上的农村教师,符合晋升高级职称条件的,可不受名额限制,直接报考高级教师。 #
“我们学校32名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有25名,全区教师的收入水平是一样的。”任守礼告诉记者。
“我们家离学校大概20公里,校车每学期只要100元。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好,两荤一素只要9元,一上车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韩菲是浑南区王滨小学六年级学生赵金涵的家长,她除了照顾老人,还要打工挣钱,学校解决了孩子们的吃饭、交通问题,让她放心不少。 #
“我们学校虽然离主城区最远,但硬件软件都很好。”王斌小学校长韩学丹说。一年前,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每天驱车40公里来到这所四面环山的乡村小学。 #
在王斌小学的兴趣社团活动室,孩子们认真地表演着自己的节目。这里有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实验室、电脑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社团和兴趣班。 #
“针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化业务培训、信息技能培训逐年增多,教育局还定期组织名师来校听课、讲课示范、观摩授课。”王滨小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
“硬件方面,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运行标准,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软件方面,通过整合区内名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行人员横向流动制度,不断整合师资队伍,打破学校之间固有壁垒;此外,我们还通过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全员培训提高工程,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水平。”湖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
特殊教育学校获得支持
资金补贴不断
“你的梦想是什么?”3月12日,吉林省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场特殊班会正在进行,班主任鲁娜向学生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
“去北京读大学,只要你努力对口招生是啥意思,就会有收获,加油!”小曾第一个站起来回答,他的意思很明确,表达也很简洁。如果不是他语速缓慢,音量比正常人大几倍,耳廓上还戴着微型助听器,很难想象这个20出头的阳光男孩是一个听力障碍者。课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试卷:二次函数、古汉语阅读、英语完形填空、速写本……再过20多天,这所学校的10名学生将前往全国各地参加自己的高考。
“这是狐狸吗?”“狐狸!”“这是什么毛?”“红色的!”教学楼五楼的一间教室里,小宇正在接受认知训练。“我们学校也是长春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负责贫困儿童助听器项目的申报和定点验配康复工作。孩子们在园期间,伙食、听力检查、耳模制作、评估、培训等全部免费。”王军丽副校长介绍,从学前班到高中,全校189名学生全部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孩子们的校服、文具、读物都是政府出资和爱心人士捐赠的。”王军丽说。
#
“这几年,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办学经费了!”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32年的王洪亮校长说,“改善教学条件、扩大招生、提高贫困学生生活水平,到处都需要资金。十多年前,我们经常找当地企业募捐,现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吃、穿、住、行全部免费。教师的特殊教育补助也从原来的15%提高到30%。”王洪亮细数着这些变化。
#
2023年,长春市在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推进计划(2023-2023年)》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了《长春市特殊教育推进计划(2023-2023年)》,设立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与提升、学前教育发展项目等7个重大项目,在各项目中明确了部门职责,以项目形式推进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了“特教特管”的思路:采取特殊政策措施,统筹财政教育支出,对特殊教育给予倾斜支持;对残疾学生给予特殊救助、优先保障,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
#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每年6000元,还设立专项资金。从2023年起,7—15岁自闭症、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康复训练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万元,全日制特殊教育学生每人每天给予8元伙食补贴,寄宿学生每天给予三餐补助。”长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有温度的育人’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温暖的人。”王洪亮对未来充满信心。 #
瞄准需求,调整专业
联合培训助力就业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可以起飞了!”近日,一场生动的无人机模拟飞行课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职教中心教学楼举行。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们通过连接电脑的无人机操控手柄,在屏幕上实现了一场逼真的模拟飞行。 #
2004年出生的陈志阳是从河北沧州来到这里学习无人机的学生。“感觉无人机的应用前景很大,但是很多学校没有这个专业”,陈志阳说,后来他果断选择了这里。 #
香河县职教中心紧密结合就业前景和市场动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专业设置动态管理,近年来新增3D打印技术、无人机制造与控制等专业,对就业前景不理想、市场需求相对较低的专业停止招生。 #
汽车使用与维修专业虽然是长期保留的传统专业,但近年来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与北京教育科技公司联合培养人才,学生有机会到大城市、大公司实习,享受优质就业资源。”香河县职教中心常务副院长董建国说,“县级职业教育由此实现了‘小船借力,出海’。”
#
2023级入学的张同旭是香河县人,很早就想过在当地就业,学的是汽车修理专业,2023年初即将毕业时被安排到北京一家大型汽车维修保养连锁企业实习,并顺利找到工作。 #
“我的专业适合我,业绩也不错,现在我已经升职为北京国贸附近一家分店的店长,月薪有一万多元。”张同旭说。
#
目前,香河县职教中心已与北京3所院校实现联合培养,紧密对接企业和市场,将汽车维修、高铁服务等专业学生送往北京奔驰、长安汽车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实现了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双提升。
在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香河县职教中心还注重素质教育。“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而是职业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董建国说。 #
为此,香河县职教中心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改革,将茶艺课、礼仪课、国防课等引入课堂,设立“周三活动日”制度,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提高各项素质。
#
在得知同专业毕业的学长李伟琪如今已经加入国内某知名无人机制造公司,从事销售、教学、航拍等工作后,正在学校进行模拟训练的陈志阳心中充满了憧憬。“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学好技术,去大城市碰碰运气,那里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 #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