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100首古诗,你见过几首?

北魏郦道元所作《三峡》
三峡长约700里,两岸以高山相连,几乎没有空隙,群山层峦叠嶂,遮天蔽日,除非半夜时分,根本看不见日月。 #
夏季水流涨至项陵,上游道路被堵塞,君王若有紧急政令,有时早晨从白帝出发,傍晚才到江陵,路程足有一千二百里,即便骑马乘风,也不够快。 #
春冬季节,白浪滔滔,碧潭倒映清辉,绝壁上怪柏参天,悬泉飞瀑,水花四溅,清澈葱郁,险峻高远,别有情趣。 #
每逢晴天立霜早晨,林寒溪静,常有高山猴嚎叫,凄厉怪异。声声回荡在空谷,久久不息。故渔民歌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猴声三声啼哭,泪湿衣裳。”
#
原文:三峡绵延七百里,两边山峦相连,几乎没有空隙;
#
注: ①自:在 ②略无:完全不存在。略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完全,全部 #
③阙:同“缺”,中断。 #
翻译:七百里的三峡,两边群山连绵,没有一丝空旷。
#
原文:高山丘陵层层叠叠,遮蔽了天空和太阳。除了中午以外,甚至看不到日出和月亮。
#
注:①彰,巍峨高大的山峰。 ②阴,覆盖:遮蔽
#
③自:如④亭午,正午。 #
⑤午夜 ⑥早晨 阳光,这里指太阳
#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一道屏障,遮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中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午夜,就看不到月亮。 #
原文:至于夏季流入香岭的水,上游的路被堵塞了。
#
注: ①至于:到达 ②香岭:上,遍布;丘陵 #
③顺流:顺流而下;④逆流:逆流而上
⑤绝:断绝
每逢夏季,江水暴涨,淹没两岸山丘,船只皆无法通行。 #
原文:有时君王诏令紧急,他便早晨从白帝出发,傍晚才到江陵,路程足有一千二百里,他虽然能策马奔腾,乘风破浪,但速度并不快。
#
注: ①或:有 ②其:此,白帝城至江陵的距离
#
③虽然:即使 #
④乘奔御风:骑着骏马,乘风而行。奔,奔腾的骏马。 #
⑤不如:不如;以,思忖,如 ⑥疾:快
#
翻译:若有皇上急令,有时我们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才到江陵,路程足有一千二百里,纵使策马驰骋,乘风破浪,也不如舟车疾驰。
#
原文:春冬季,白色急流、绿色水潭倒映着清澈的水。 #
注: ①时间:季节;时间、季节、时令
#
②白浪奔腾 ③回清:清波翻腾 #
翻译:春冬季节,白色急流清波翻腾,碧绿潭水倒映着山石树影。 #
原文:峭壁上怪柏参天,悬泉飞瀑,飞瀑回荡,清澈葱郁,险峻高远,别有情趣。
#
注: ①绝岩(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岩,山峰
②飞。飞而倒③沖(shù)而沖
④其,它们,指奇柏 ⑤清,茂,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茂
⑥好:确实、确实
翻译: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中间有悬泉飞瀑,水清林茂第一考试网,山高草茂,颇有趣味。
原文:每逢晴霜初露的早晨,林海寒凉,山谷静谧,高处常有猿猴长嚎之声,凄厉凄厉,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不息。 #
注: ①日出而霜的早晨:秋雨停止,降霜的早晨。 #
②肃:沉默 ③肃:持续;阴:延伸 #
④ 响:回声 ⑤ 转:同“啭”,声音曲折
⑥绝对:消失
#
翻译:每当秋雨初晴,或晨霜初降,林中溪流清冷寂静,高处常有几只猴子伸长嗓子鸣叫,叫声绵绵不断,音调凄凉诡异,空谷中能听到回音,凄婉动听,久久不散。 #
原文:渔民故歌:“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猴三声啼哭,泪湿衣裳。
注: ①故:所以 ②渔者:渔夫
③三声:几个声调。三声,不表示确切的数字 #
翻译:于是渔民们唱道:“巫峡是巴东三峡中最长的。猴子哭了三声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我的衣裳都被泪水打湿了!”
#
(巫峡是巴东三峡中最长的,猴子叫了几声,我的衣裳都湿透了。) #
写作背景: #
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出生于范阳县(今河北省高碑店市)的一个官宦家庭,世袭永宁侯。他从少年时代就喜爱旅游,后来做了官,便游历各地。除了游览名胜古迹外,他还仔细勘察水流、地形,了解沿海的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生产生活、地域变迁等情况。
他发现古地理书《水经》对大小河流的起源、流向都有准确的记载,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城池的兴衰,有些河流的流向、名称也发生了改变,但书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便亲自对《水经》进行注释,于是便写了《水经注》。 #
欣赏: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是一部著名的山水作品。作者用不到200字的篇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光。通篇描写了物象之形、动静之交、情景之交融、情随景而变,简练生动。
#
作者以“从七百里三峡说起”作为开篇,不仅交代了描写的对象,而且介绍了其总体的长度。
接下来,作者先写山,用“两边山连成一片,几乎没有空隙”来形容山的“连绵”,用“重岩重峰,遮天蔽日”来形容山的“高大”。又用“若非中午待在亭中,日月无光”来间接凸显三峡的狭窄。作者用寥寥数笔,就生动地勾勒出三峡整体雄伟险峻的面貌,迅速将读者吸引到三峡的雄伟险峻气势中。 #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的季节写水,先写水量最大、最湍急的夏季。以“夏季山水涨,上游受阻”正面描写水势险峻、水位高、水流湍急。“清晨离白堤,黄昏到江陵,路程一千二百里,虽乘风而行,不能速。”通过对比、夸张,更突出夏季暴涨后的江水湍急。再写水量减少的春季和冬季。此时的三峡,可用“美”字概括。“白湍”与“绿潭”是两种色彩、两种意境,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亦静亦动,有声有色,山、水、树交织其中,蔚为壮观。 “清兴峻茂”是一句用四个字描写四件事的句子:“清”描写水,“峻”描写山,“茂”描写柏树,“茂”描写草木。“情趣盎然”夹杂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写秋水时,作者用“霜”字暗示三峡秋景的寒冷,用猿猴的叫声烘托出秋天的萧瑟,让人觉得十分凄凉。 #
作为一篇描写山水的作品,它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色,而是以情撑景(如“好玩极了”衬托出春、冬景色的秀丽,“猿鸣”、“奇异”衬托出秋景的凉意),以情引景(如前几句体现了初观三峡的总体感受,让人感到雄伟险峻,后面几句又进一步描写了四季的感受,时而惶恐,时而欣喜,时而悲凉)。作者是按照情感而不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安排作品的结构的。
一切景物的描写,都是情感的表达。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确保描写符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三峡》以简练生动的笔法描写了三峡雄伟险峻、幽静秀美的风光。作者抓住了景色的特点来描写。写山时,作者突出连绵不断、连绵不绝的特点。写水时,作者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季,江水漫过山丘,船只停泊无尽。“春冬,白湍碧潭映碧水,峭壁上怪柏丛生,悬泉飞瀑溅于间。”雪白的湍流,碧潭,清波翻腾,倒影秀丽,使作者不禁赞叹“妙趣横生”。秋季,“林寒溪涧肃,常有高猿嚎叫。”凄厉的哭声不断,空谷中“哀怨转折,久久停息”。三峡的奇异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作者用大笔触描写景物,短短一百五十余字,却捕捉到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种气息。描写春、冬景色时,用“平”“青”“清”“影”等字眼;描写秋景色时,用“冷”“肃”“凄”“凄”等字眼,生动地表现了景色的韵味。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描写水时,则用不同的季节来描写。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结合,千姿百态。高耸的山峰、奔腾的河流、碧波荡漾的水面、悬空的瀑布、凄婉的猿鸣、凄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却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引诗句既有凸显山水之高的特点,又有渲染三峡秋景悲凉气氛的特点。 #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立即删除! #
过去的
预计 #
精制 #
选择
#
教育部版|中文电子教材 #
寒假自学作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开课|有趣的汉语教学 #
★ 涟水县何旺中学 #
★ 涟水县大东中学
★ 江苏省郑良美中学 #
★ 淮安市外国语学校 #
★ 槐荫中学新城校区 #
★ 淮安市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
★ 淮安市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
★ 淮安市曙光双语学校 #
★ 淮安开发区开明中学 #
★
★怀文外国语学校
★ 淮安市第二开明中学 #
★ 怀文外国语学校
★淮安市开明中学 #
★ 涟水县南中心中学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