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立足轻工行业,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近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立足轻工行业,与华南师范大学等10所本科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实施“四个一”双师培养工程。学校完善政府、学校、企业协同机制,推动形成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为轻工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
据了解,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首批开设了现代精细化工技术、合成生物技术、机电工程技术等6个高职本科专业。“目前6个专业计划招生总人数210人,每个专业招生35人左右,均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招生负责人介绍,6个高职本科专业制定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学分和课时,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实训基地,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提供了“强劲引擎”。走进“广清检测中心”,精密专业的化学检测仪器映入眼帘,师生在洁净机房、样品室、生物检测室开展科研项目。“学校为师生提供了大量实训场地,从‘娃娃’开始,让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实验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轻化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教授龚胜照说,学校坚持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引入企业,鼓励老师围绕企业实际问题开展项目式教学,打造育人“第二课堂”,把学生培养成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现场工程师。 #
“广清检测中心”是学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平台之一。据介绍,学校已建成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实训中心等25个实训中心(基地),对内可服务师生科研,对外可服务工业生产。 #
“我们根据企业需要培养学生,让他们‘到了就能打’、‘打了就能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老师韩宝国介绍,企业给学校提供资金、设备支持,带来一线、前沿的实践技能和行业动态,学校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了校企“双向奔跑”。 #
“这是我们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时设计的步兵机器人,可以和机器人对战,底盘还能实现运载功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黄振东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信息技术学院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是专a吗,GCG机器人队实训室成了黄振东所在团队的“天堂”。
得益于学校提供的科研设施、设备和专业指导,黄振东和团队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除了暑假、节假日回家几天‘续姻缘’,我们平时下课或者周末都呆在实训室里。”在“TI杯202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上,黄振东和团队成员荣获一等奖。
职业本科学校该怎么办?加强学生实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共识。以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张有能分析,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下的无人化、自动化生产模式,专业人才培养也将紧跟企业前沿,引入数字化设备,调整课程体系。
“我们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了解机器的运转、产品的设计,更好地从理论知识走向实际生产。”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老师谢丽薇说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是专a吗,“下厂”实践能锻炼学生技能、拓宽思维,将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还要求教师每学年都要到企业调研,与企业达成合作,深入了解生产一线情况,把企业问题带回学校,通过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项目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把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据了解,近三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90%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产教融合、科教兴校的办学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综合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学生科教创新能力和实践训练能力,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制造业和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王天元 林逸如 记者 刘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