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动态 >

福建师大心理学系主任对孩子的伤害80%是来自家庭而不是社会

2024-04-0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图)福建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叶一朵

#

孩子的伤害80%来自家庭而不是社会? 这个结论让很多网友感到惊讶。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这一结论来自福建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 调查样本涉及福建省9个市的762名幼儿、2033名小学生、1815名初中生和1481名高中生。 这项调查发现,40%的中学生有轻度心理问题,20%的学龄前儿童有违纪倾向。 也引发了各界的热议: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

近日,调查牵头人、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叶一多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澄清:“对孩子的伤害80%来自家庭,而不是家庭”。比社会”不是来自这个调查,而是来自这个调查。 是从其他相关调查得出的结论。 但他也表示,大多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确实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这种影响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大,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怎么认为? #

叶一多: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的调查发现,学校教育对孩子小学、初中、高中时期的影响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就没用了。 没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成果很容易被抵消甚至瓦解。 #

例如,学校教导孩子们“以健康的方式合作和竞争”。 然而,当孩子回到家后,很多家长都会说: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是自私的,有好处就应该去争取,不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别人。 那么,学校教的东西对学生有什么用呢? #

中国青年报:然而,一些家长抱着“先污染,后清理”的想法,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暂时的家庭教育不当没有关系。

#

叶一多:对北京680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的调查发现,家庭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95%的孩子成为尖子生,基本没有后进生(即“差生”)——编者注); 家庭教育不当的家庭,孩子成为后进生的比例高达85%,尖子生几乎没有; 在中等教育水平的家庭中,2/3的孩子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 可见,大多数情况下,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的表现成正比。 #

另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不同。 前者更多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后者更多的是教孩子如何成才。 如果家庭教育不当,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怎么能成为人才呢?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形成也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实现的。 如果以后想改正,往往为时已晚。

#

现在的父母总是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的就不用担心了”。 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的问题。 我们接触过的很多家长都非常清楚孩子的成绩排名,但对孩子的心理状况、与同学的关系却一无所知、也不关心。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学习非常好的孩子,却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很多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后悔,“只要孩子安全,其他都不重要”。 #

中国青年报记者:报告指出,从家庭教养方式来看,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从低到高的顺序是忽视、专制、溺爱、民主。 民主的家庭教养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健康发展。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现在的孩子比较任性福建师范大学好不好,过于民主其实是溺爱。 你怎么认为?

#

叶一多:一方面,民主并不意味着自由放任。 它无法无限制地响应请求。 反之,如果孩子已经任性,父母该专制的时候就一定要专制。 但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民主型”强调父母在观念上平等地对待孩子,必须能够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不”:

#

首先,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成为实现梦想的替代品。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父亲最根本的缺点就是希望孩子为自己赢得荣耀”。 我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因为他父亲的梦想是学医,所以考上了医科大学。 但由于他对医学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他没有学习的动力。 他整天沉迷于网络,最后辍学了。 #

其次,父母不应该按照老一辈培养自己的模式来教育孩子。 现在的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与老一辈人完全不同,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和接受老一辈人的很多想法。 如今,90后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如果你不开心,那么你可以告诉我让我开心。”

#

第三,不要把孩子当作笑话和发泄的对象。 现在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大多数时候,孩子们不能开玩笑。 他们常常无法判断这个笑话是真是假。 比如,如果孩子表现不好,父母有时会开玩笑说“你傻了”或者“以后你就只能扫街了”。 如果你一直说“你傻”,他实际上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傻。 这个建议影响很大。 现在有些家长喜欢把气出在孩子身上,这也是非常致命的。 我看到一对情侣在吵架。 母亲正在给孩子洗澡福建师范大学好不好,母亲把脾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孩子从盆里跳起来,哭道:“不关我的事,你为什么打我?” 许多父母把攻击的矛头转向了自己的孩子。 但孩子该向谁求助呢? 他将来可能会继承这种行为。

#

中国青年报记者: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天敌,那就是“别人的孩子”。 有网友表示,父母的攀比心理是孩子最大的敌人。 你也有同样的感觉吗? #

叶一朵:是的。 在对青少年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孩子最不喜欢父母的几件事:

#

一是父母的唠叨。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意思是任何东西太过强烈、太持久都会引起厌恶。 家长和老师一次次的批评、唠叨,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另一个是父母将自己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现在的孩子个性非常强,独立性很强,他们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最不尊重的表现。

#

另外,家长的盘问也让孩子非常反感。 如今,很多家长从孩子回家后就喜欢问没完没了的问题,从询问他们的学习成绩到今天和谁在一起。 与孩子沟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关心时要简短地说。 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学时问孩子:“孩子,上学要注意什么?” 孩子会自豪地说“注意安全”,仅此而已。 这比每天重复一长串“安全检查表”要好得多。 #

家长也要注意,不要随便否认孩子的负面情绪。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说他讨厌某个老师,一些家长常常会跳起来问:“你怎么能讨厌这个老师呢?” 所谓民主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 他们一定知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一定是有原因的。 。 家长可以问:“你能告诉我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吗?”

#

中国青年报:我觉得您理想的家庭教育对家长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高。 本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学生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显着提高。 那些孩子不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吗?

#

叶一多:这个结论我们不能做绝对的解释。 拥有高学历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有助于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但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

#

我们经常与中小学校长和家长讨论问题。 我们发现现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非常叛逆。 其中,很多家庭背景良好、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往往逆反心理较为严重; 而在一些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孩子往往根本没有逆反心理。 这可能是因为在前一种家庭中,孩子往往没有话语权。 父母地位高,消息灵通。 他们觉得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很难做到民主。 在后一类家庭中,由于父母没有受过教育,读过一些书的孩子有时会成为父母的“老师”,遇到问题时父母会向孩子请教。 如果孩子去当地更好的学校或者上大学,他就会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有很大的发言权。 既然如此,孩子怎么可能叛逆呢? #

(记者肖舒楠实习生刘雅琴)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