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期货从业 > 考试动态 >

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出现考研“牛”班

2024-04-2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共同探讨科技项目

学术风格浓厚的群体

班级参加社会实践合影 #

核心技巧

#

随着今年考研尘埃落定,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考研“好”班。 记者昨天获悉,该班共有19人,其中16人通过考研或保送分别到河海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总体考研率达到84%。 除了考研成绩优异之外,这个班是名副其实的“尖子班”。 #

“顶级”之光 #

“优秀学风班”、“学校先进班集体”、“学校红旗团支部”……大学四年,他们被光环包围。 全班19名学生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六级通过率超过80%。 全体成员参与了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并顺利完成。 多名学生荣获省级学科竞赛奖项等。

#

组织小组去图书馆或自习室

#

各学习小组热情“帮忙”

#

“这个班级是我们学院的‘明星班级’。” 采访中,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团委老师戴军告诉记者,自2023年入学以来,新能源1701班就被荣誉包围,是“成绩优异的班级”。学校连续四年为该班级授予“学校先进班集体”、“学校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除了班风优秀之外,优异的成绩也一直是这个班级的代名词:各学年平均成绩、学习优秀率在学院中名列前茅。 全班19名学生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六级通过率超过80%。 全体成员参与了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并顺利完成。 多名学生荣获省级学科竞赛奖项。

#

“如果你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看到我们班的学生,你别告诉我,他周围的座位肯定被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占满了。” 谈起在校四年的大学时光,大学生李春和告诉记者,她的班级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大原因是大家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互相监督、帮助。并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感到孤独和无能为力。

#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聚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为什么我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出错这么多?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数学提不上去是怎么回事?每次这个时候扬州大学研究生院,英语和数学好的同学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李春和说,专业老师对他们也很负责。 下课后,全班同学都会积极参与课堂。 老师讨论了疑惑扬州大学研究生院,说道:“老师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多帮助。” #

全员参与科研项目

#

课后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

与其他班级按部就班的套路不同,新能源1701班19名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之外,全部参加了科技活动。 这些宝贵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外知识,还有协作科研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进一步团结了全班同学,推动班级走向更高的阶段。 #

“科技方面,我和电气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单片机。大二暑假我们在学校待了一个月,系统学习了单片机等资料,购买了必要的材料。然后我带着它我是在大三上学期做的,大三寒假期间我留在学校第一考试网,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出了实物并发表了论文,顺利完成了课题。项目。” 在谈及自己的科技创新经历时,大学生周凯分享了自己跨专业科技创新的经历。 这段经历为他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大学学习和生活与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这是我们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宝贵财富。” 鞠毅学长说。 #

新能源1701的学生大部分都把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读书、运动、训练、社团活动……班长尹子吉就是其中的带头人之一。 大一时,他作为扬州大学游泳队队长参加了江苏省游泳队。 在第十九届运动会上,我们获得了多项个人和团体接力奖,并获得了2023年扬州大学校园先锋称号。“备战期间,我经常白天上课,晚上训练,这需要我高效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休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加高效。”尹子吉回忆道。 他当时的比赛经历。 #

班主任很“细心”

#

一对一讨论职业发展规划 #

班级取得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两位班主任曹九发、朱伟军的精心帮助和指导。

#

团委老师戴军告诉记者,去年COVID-19疫情期间,两位老师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深入了解和帮助,还提供复习指导和帮助。关爱准备考研的学生。 “大三下学期考试周结束时,有的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朱老师为我们召开了班会,邀请了几位顺利考上考研的学长和工薪同学来解答。大家都觉得很有帮助。班长尹子吉说,高三一开学,朱维军老师就会和班里的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记者还了解到,由于今年大部分高校考研复试仍采取网络面试的方式,曹久发老师特意预留了两间办公室作为考研复习室,对每个学生的考研计划进行细心指导。

#

“正是两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我们走得更远。” 学生们对老师和学校的培养充满了感激之情。

#

记者乔云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