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为高校毕业生“云求职”插上翅膀

“互联网+就业”助力毕业生“云端求职” #
■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
#
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 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快速发展,教育系统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聚焦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 提供丰富的政策、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为高校毕业生“云求职”插上翅膀。
“云招聘”帮助毕业生精准找到工作 #
网上推送招聘信息、举办网上招聘会、直播求职指导……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教育系统为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求职平台,精准推送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资源。东华理工大学教务网,“云招聘”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流失”。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英语作文,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全新升级打造“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通过打造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日制、智能化”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高品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强供需对接,加速就业共享资源。 在大学毕业生眼中,这是一个赋能求职的平台。 该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涵盖从就业意向登记、简历准备、职位查询、求职面试到在线签约的整个求职周期。 2023年大学生就业促进周期间,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集中举办14场线上招聘活动,参与用人单位超过1.5万家,提供就业信息超过80万条。 #
全国高校在开展线下“走访企业找工作促就业”和“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的同时,不断通过线上平台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 在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和“东华就业”微信公众号上,毕业生可以根据求职意向搜索招聘单位的行业、性质、类型等因素。
#
此外,各地高校也在探索和尝试通过“直播招聘”为毕业生“云推荐”就业岗位。 上海海洋大学领导、学院领导、专业教师、毕业班辅导员轮流进入直播间,举行专场招聘会,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为了让直播推广更加精准,学校对自身学科、专业所服务的行业进行了梳理分析,确定了重点合作企业。 #
河北省教育厅组织高校毕业生“直播求职”活动,每期邀请3-4名“就业推荐官”,向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简介,推荐优质职位。 在皖西学院线上自荐匹配会上,毕业生们在直播间积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社会实践、求职意向等信息。 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与学生“面对面”见面,在双向匹配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岗位。 #
“云辅导”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 #
“简历为何会落入尘埃?面试中有哪些无法避免的陷阱?” 从开场白到视频内容策划、剧本修改,西南交通大学教师董鹏飞带领团队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基于“就业办老董”的视频账号在线就业指导以企业为代表的平台以短视频的形式向学生推送求职和就业信息。 这种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有利于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客观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职业观、就业观。”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系统在提供面对面就业指导的同时,还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交付到“云端”,提供个性化在线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能力。求职技能,增强求职信心。
为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了解各项就业促进政策,教育部通过“互联网+就业辅导”公益直播课推出系列专题,深度解读就业创业相关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引导毕业生用好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征兵入伍等政策指导和帮助。 截至目前,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已为2023届高校毕业生制作播出了《春天起航》《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求职风险》《加入职场》等34期节目。笔下的军队,明日英雄》。 公益直播课观看人数已超过1亿人次。
#
各地高校结合实际推出有针对性的在线就业指导课程。 云南省教育厅组织“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微课堂”互动活动,邀请8所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就基层就业、入伍、科研助教等8个版块进行视频讲解,吸引近百万教师参与和学生。 观看并参加在线测验。 天津大学推广在线职业教育,设立在线职业评估、职业咨询预约、在线就业指导微课、“闪亮日子”模范选拔树等模块,拓展职业教育载体。 #
将智能应用融入就业指导,浙江大学在“就业指导MOOC”、“创业直播平台”、“职业测评”等基础上接入“AI视频模拟面试”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个人成长报告和提升建议。 。 吉林师范大学推出“AI简历优化实验室”服务,提供美化排版、完善写作、细化内容等服务,帮助毕业生在求职中表现更好。
“云服务”让信息外逃
#
不久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联合印发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不再核发就业登记证,取消就业登记证补发、换领手续,就业登记证不再作为招聘必备材料,高校毕业生的落户、档案接收、转交。
为畅通信息渠道、简化各类就业手续,教育系统还广泛推广“云就业”服务,实行网上报名、网上领取、网上签署就业材料,方便高校毕业生就业,让“信息流通”。更轻松“道路和学生少跑腿。” #
此外,为优化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服务流程,教育部推出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提供网上签约功能,方便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合同在线的。
#
大连理工大学拓展“互联网+”服务,开发就业协议自助打印等功能。 学生可在线完成协议签署,满足校内三区不同地点的需求,服务超过8000人次。 学校还推出了智能问答助手,已解答就业相关问题6400余次。 西安交通大学整合教务、学术工作、科研等多个业务部门的数据,形成从学生信息采集、就业意向调查、在线职业评估到就业签约、去向登记、校园招聘等的有机链接。简历投递,打造开放、数据融合、共享的一站式就业管理服务。 南京邮电大学建设了20余个网络视频面试室,并开展数字化人才训练营等活动,为需要面试的毕业生提供便利。 #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离校越来越近,教育系统不断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数据分析等优势.、发掘更多就业资源东华理工大学教务网,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获得就业信息,帮助您找到工作。 (本报记者 吴章新)
#
《中国教育报》2023年6月15日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