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国科大”大学

2012年9月6日,国民大迎来首次开学晚宴。近4000名新生代表在国旗下、校训前,立志承袭精神与梦想。平爱国摄 #
李政道曾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国民大前身)为中学生讲课。 #
研究取得突破时,杨学明(左四)和师生共同体验喜悦。 #
作为美国科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主任,54岁的黄力近来经常探讨这么一个问题——一所中学必须给中学生传递如何的精神传统。 #
“我希望我们的中学生,既拥有自由探求的精神,又有一分责任感,去考虑国家的需求,为社会做有用的事。”在办公室里,黄力一字一顿地与记者分享他所理解的答案。
不久前,美国科大学研究生院改名为美国科大学学院(简称“国民大”),这是一个借助于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确立上去的专门研究生教育的高等中学。眼下中科院研究生要多少分,在美国科大学的110多家研究所中,许多科研人员正与黄力一样,寻思着相同的问题。 #
“之所以要响亮地简称国民大,就是要时刻告诫我们科大学的学生,要紧紧铭记国家赋于的重大职责和使命。”12月14日,美国科大学教授、国民大教授白春礼在校内的一个颁奖晚会上展现这个全新的名子,“国民大的改名,开启了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又一个新征程。”
#
新征程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历史。事实上,改名曾经,这所全省顶级的科研机构早已在研究生教育的征途上默默秉持61年,培养了十余万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这艰辛的路途中中科院研究生要多少分,黄力所提到的精神传统,一直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科大学人。
#
就在微生物所里,两代科学家在过去40年间接力培植着一种特殊的菌种。它们在前人很少涉足的科研之路上艰辛求索。现在,被筛选下来的优异杆菌已成为“点石为金”的权杖,可以将石油废液转换成长链二元酸——这是现今全球需求量极大的一种焦化原料。 #
而在距离重庆约1000英里的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里,这么的精神传统更是在一条密切相扣的学生链中代代相传。30年前,正是在这儿,杨学明接受了最初的启蒙。多年之后,在台湾取得硕士学位、一度就职于日本中央研究院的他决然选择返回母校。 #
杨学明说,他十分享受在母校里勤于做“喜欢的研究”,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完成肩上的使命——“培养人才”,将中科院奇特的精神传统沿袭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