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解读“9073”

4月21日,上海,2023北大养老产业高档峰会。
“今天不代表我的工作单位,只讲个人观点。何谓的‘90’是指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虽然这‘9073’大家分不太清楚,我觉得最分不清的是‘90’和‘7’”,全省老龄工作执委会办公室副组长吴玉韶,话锋直指关于美国养老服务格局知名的“9073”概念。 #
盖洛普美国首席咨询顾问吴涛,在介绍它们与北大学院共同做的《中国适老社会服务调查》时,也明晰提出应当对“9073”重新反省:“调查发觉,‘9073’讲了一个‘7’(社区养老),‘7’这块虽然是打一个比较大的问号,由于从数字上能看见真正乐意用社区这块服务比较低,与7%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
“无论是‘9073’,还是‘9064’,经过那么多年的实践,发觉它的比列是不对的。”民政部养老服务业学者执委会执委平泉星在分峰会上坦承。
#
三位不同职业背景的嘉宾,不约而同将观点鲜明对准了对“9073”的指责与反省。
“9073”溯源 #
网路查询结果显示,“9073”以文件方式即将提出的源头,是2007年1月24日施行的《上海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文中相关叙述为:
#
全市户口老年人中,90%由家庭自我照料,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编者按:这儿的90%对应的是“家庭自我照料”的提法而非“居家养老”;在2023年9月30日施行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相关叙述调整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借助、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 #
自2010年起,在养老产业相关的公开报导中民政部培训中心,开始涌现“9073”的提法,并逐步成为这些地方民政部委养老新政起草的基础性根据和发展目标:
#
在万方数据库以“9073+养老”为关键词进行论文检索,自2010年开始,频次在2014年达到峰值;各年份数目如右图所示,大致可以作为“9073”热度变化历程的参考(引言:检索时间为2023年4月24日,2023年数据为1月-4月24日期间)。
#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0年开始逐步席卷全省养老界的“9073”概念,并未在国家层面以文件方式得到确认。查阅国家民政部的系列养老规划文件,未见有关于9073的明晰叙述。因为没有在行业层面给出统一一致的内涵标准划分,这也造成对“9073”的理解认识,始终含糊模糊。
#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是,在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出台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机制建设规划》中,早已将居家与社区合并叙述,新的提法是“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拜见“十三五”规划第四章第一节:重磅I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机制建设规划(文件全文))。 #
傻乎乎分不清的“90”和“7” #
“90”和“7”分不清楚的核心问题,是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模糊认识,而对两者模糊认识的焦点,又集中在对社区养老的概念划分。 #
在2011年1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机制建设规划(2011-2023年)》这一行业指导性文件中,对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有如下叙述: #
居家养老服务涵括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美容、精神抚慰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
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备社区日间照顾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则乏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我们留意到,文中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划分里包含了“居家养老支持”,而对“居家养老支持”并未给出明晰清晰的解释,这就在逻辑上产生了定义交叉,为后续新政及实践中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二者的傻乎乎分不清,埋下了铺垫。
#
正是因为对“居家”与“社区”认识不清,又引发了“居家”与“社区”之间产生割裂和对立; #
比如在新政层面上,将与社区养老相关资源配置,集中在了日间照顾中心、养老驿站等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这个的确来的快,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对于怎样明晰社区与居家的功能定位关系,怎样在两者之间承载有效的服务递送和服务闭环,怎样产生可持续的营运方式,从实际疗效看并不与本意相符。 #
吴玉韶在峰会上坦言:“国际通行意义的社区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模式是指日间照顾,但不是我们今天的日间照顾。我们目前绝大部份的日间照顾,是一间房,几张床,这个撑死了只好叫晚间休息室,晚间休息室属于居家养老的范围,不属于社区养老,真正的日间照顾是小机构,是高昂和专业的,不是休息一刻钟一块钱,而是一个月应当两三千块钱,还应该包括接送。那样的社区养老在国外,在统计意义上几乎是极少的,只有某些的点。”
#
平泉星也强调:“社区服务的优点是碎片化、零散,也有时间限制、床位限制,白天送过去,夜晚接回去。日间照顾要做的前提是有车接送,晚上八点,奶奶送来,你开门,晚上六点应当接回家,哪个子女才能做到?当他做不到的时侯,接送奶奶成为一种负担的时侯,他会选择吗?我就宁愿选择24小时的月嫂在家。香港、日本,济南最核心的问题是晚上把奶奶接回去,奶奶没洗脸、洗脸,坐到这里给奶奶漱口、洗脸,经常到你便捷的时侯再来接。万一你出差了,工作人员到你家去陪着奶奶过夜,第二天再进来,这是完整服务的闭环。我们的驿站也好,济南中心也好,如今是搭一个架子,在上面包含的单项服务,没有产生闭环。” #
“9802”新格局? #
“居家养老的比重应该会达到98%左右,社区养老基本上可以忽视不计,机构养老最近也达不到3,就是居家养老实际更重要,必须是98:2”,吴玉韶对养老服务格局给出了自己的预判,为旁证观点民政部培训中心,还介绍了美国、台湾的三种养老模式对比,如右图所示:
#
“日本老龄化程度是全世界最高的,他的居家占了96%,社区养老也是1.08%,机构2.92%,香港的老龄化也比我们高,养老服务也比我们做得好,他的居家养老是98.25%,社区养老只有0.12%。因此我们的社区养老要做到7%,或许不是最近才能实现的。另外我们机构养老做到3也不太或许,机构的床位数是达到3了,然而入住只有一半左右。”
#
不约而同,伊克昭盟星在第二天的分峰会上也说:“日间照顾的商业机制是不设立的。日间照顾是社区小规模,没有床位,形成不了价值。经过实践论证,我们基本上是“9802”,98%的人居家,2%的人进机构,98%的一部份是靠社区的支持性服务,而不是取代性。顾客早已证明,用脚投票。这是事实反推的。”
周燕珉工作室许嘉的研究,也对五原星的观点予以批驳:“以台湾为例,日间照顾中心有介乎寿险的支持,奶奶自己每周仅需耗费1成的售价,即600欧元(相当于一碗面的售价),由政府支付其余9成的成本“,那样的方式在美国似乎无法维持。 #
视线再收回到“9073”:客观的说,虽然“9073”在概念上有着含糊不清之处,但在美国养老产业发展进程的早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产业梳理剖析的简便框架,从知识传播与普及视角,推动了从业者对于养老服务格局的认知,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 #
但是,随着对养老产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实践经验教训的不断小结,虽然也真的是时侯挥别“9073”概念了。 #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未来养老服务格局是否是“9802”,居家养老都将成为行业角逐的热土,同时只是真刀真枪的硬仗。 #
如民政部轮训中心、民政新政理论研究所主任成空军所言,“去年开始,居家养老服务和培植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产业,这个趋势开始变暖、升温。” #
“对居家养老服务,再耐心一点儿;另一方面,还是要等。我们会逐渐地悟到这件事究竟如何做。还是时间点不到。”乌丹星小结了自己的见解。 #
注:文中牵涉嘉宾言论部份,均来自峰会现场速记,未经本人批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