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晗《书生味道》在京首发 被誉为“80后”最具思想的成熟之作

80后之窗讯:“80后”代表作家施晗新书《书生味道》近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5月2日,该书在北京长安街恒基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暨当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对话。著名作家、学者林非、石英、高伟、舒晋瑜、孟繁华、张梦阳、井瑞、洪烛、翟民安、苏伟,以及著名军政、书画界代表江杰生、丁嘉耕、陈福阳、罗美富等与读者共同分享“书生”的故事,施晗现场自曝在文学上,他永远“做自己的非主流”。 #
施晗 #
与韩寒、郭敬明等同被誉为中国新生代文学创作的“80后”代表作家施晗,以他在北京十余年的生活和丰沛的想象力,成全了新书《书生味道》,率先开始了“80后”文学对人生的总结和深入思考。 #
施晗与读者手捧《书生味道》 #
著名作家、学者,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张梦阳表示,《书生味道》的诞生,是“80后”文学创作最具思想的成熟之作。文学的希望也在这里进入悖论中,走向一条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效结合的合理化创作道路,而这也恰巧标志着像施晗这样的新生代作家开始进入中国当代重要作家行列。
新书发布会现场
#
1983年出生的施晗,13岁就在文学期刊发表文章,现在北京从事出版、编辑工作,先后担任过《青年文学家》《合创团》等刊物执行主编。他陆续发表出版的《梦回千年》《追忆似水年华》《天国无门》《生于80年代》等作品影响了一大批人。因文学作品中稳重冷静的思索,质朴而又充满灵气的语言以及心忧天下的情怀被业界称为“最不像80后的80后作家”。
当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对话
《书生味道》被认为是施晗最直言不讳的书生剖白书。施晗出道以来,最具思想的诚意之作。他一路带上文学行走,从南至北,历经市井纷繁,众生百态;历经人生的梦想、羁绊、自由;终而悟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无奈之道。 #
观众在参观施晗书法
#
施晗说,我们这代人从来就被贴上了许多世俗的标签,诸如垮掉的一代,没责任的一代,自私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当社会开始渐渐退去这些看法和偏见之后,我们同样面临的生存、理想、挣扎,却很少被人顾及了。当死亡来临,文学的意义变得轻微,甚至毫无意义,文学的作用和价值应该成为所有人,以及后来者努力探索的课题。
林非先生在发言
用现实装载生活,施晗的转型之作《书生味道》选择了“时不时就被某些人‘疏忽’掉了”的散文体裁来写作,职业的定位,使他不得已,奔波于那些看不明的琐事杂陈、世故伦理。所以,在这本著作里,施晗素面朝天,而立之年,远离纷杂,思虑未来写下了这本纯纯的“书生味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一切只是一个自然的蜕变。
#
嘉宾在长卷上写下对未来文学的寄望
#
近年来“80后”的作者,走上了与文学和最初的梦想南辕北辙的道路,变成了文化标本、商业手段和娱乐道具。施晗成名以来,一直对商业化包装持抗拒态度,他也是“80后”成名作家中,至今仍专注于纯文学写作的,这种坚持得到文学界的一致好评。著名散文家、原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表示,施晗的文学创作是有典型80后代表意义的,《书生味道》的诞生过程,其实是施晗严肃、虔诚、执着对待文学创作的完美诠释。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综合处处长、《作家通讯》主编高伟也认为,施晗敢于把他们这一代人的蓬勃、大气、傲然、独立的性情抒发出来,敢于以一种平视的状态融入当下的整个中国主流文坛,同时,又不失选择自己的“非主流”,这正标志着80后真正步入中国文坛,进入深层创作。
#
也有评论认为,施晗《书生味道》未必是一着漂亮棋,很有可能陷入告别青春期的偶像文学,但又融不进主流文学界的尴尬。业内人士认为,《书生味道》会失去部分读者,但不可否认它将引领青春文学的传统读者的审美趣味走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