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其国际英语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保证

2012年冬天,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一遇的寒潮。为帮助各地经济困难群众顺利过冬,近日,北京团市委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起“温暖衣冬 ――为最需要的人送去一份寒冬里的温暖”活动,动员首都市民将家中闲置不穿的冬衣捐出来,由大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利用寒假返乡时机带回家乡,给最需要 的人送去一份来自首都的温暖。
“捐献一件冬衣,传递一份关爱,让最需要的人温暖一冬。”此活动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市志愿者联合 会、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社、新浪网联合发起。旨在社会上倡导志愿服务和公益生活理念,实现闲置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循环使用,为有捐 献闲置衣物意愿的爱心市民搭建公益流通平台。
#
本次活动是北京共青团“两节送温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衣物捐赠,体现了4个特色。 #
公益捐赠与志愿服务的结合。市民已经习惯了在大灾大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轰轰烈烈,但灾难不长有,我们也不希望发生。公民意识逐渐形成和民 众志愿精神的兴起让微公益的理念开始诞生,公益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人们想做,举手之劳就是公益,公益就在身为。活动的推出,是鼓励首都市 民把闲置不穿的冬衣(羽绒服和棉衣)捐给家庭贫困或需要的人,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推动建立绿色环保理念,奉献爱心;鼓励大学生认领市民捐献的冬衣,以志 愿服务形式,将消毒后的衣服送给家乡或周边的贫困家庭或需要的人,传递爱心。受助人群可以是贫困家庭,也可以是需要的人,只要这件衣服可以为他带来温暖。 这样的结合方式就建立了捐赠者,传递者和受益者的点对点连接。 #
探索了一种物品捐赠的新方式。一般社会开展的大规模捐衣活动都是集中收、集中送,到灾区或西部困难地区后再由当地组织发放,运输成本很高,同时 发放不易操作,经常是衣服到了贫困地区发不出去,流向也比较模糊。这次设计了每件衣服的可以追溯。市民捐衣服时不仅收到爱心卡,还将收到主办单位为这件衣 服设置的唯一编码。衣服经过兴泉昊达洗衣公司消毒、包装后,编码、爱心传递卡和衣服一道包装,大学生志愿者领取时也将登记衣服编码和去向,实现爱心冬衣的 可追溯性。这种把公益爱心传递和青年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爱心可方便的落地,改善了发放端的模糊化和不可控,探索了物品捐赠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机制。
搭建多渠道的捐衣平台。为方便市民捐赠,全市各区县开辟了38 个社区青年汇捐赠接收点,自1月3日至1月13日,每日12:00至20:00,由志愿者接收市民捐赠。同时,38个市属企业在单位内部组织动员党员、团 员开展捐赠工作。做到自发与有组织的募捐行动协力推进,共同奉献爱心。所有冬衣通过正规衣物消毒厂家进行集中消毒和规范化包装,保证让受益人可以放心接受 捐赠者的爱心。 #
进行网络微博新媒体动员。与“新浪微博”联合发起“温暖衣冬”微公益行动,发布专题行动页面和微视频,通过邀请微博达人参与、在微博上进行互动传播等方式,探索组织化动员和网络微博紧密结合的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