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教育 >

身在职场的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2013-01-08 来源:未知 作者:小鱼

  为进一步发挥北京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优势,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城市服务,北京市于2008年实施了“北京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创新工程实施以来,高层次创新人才成批汇聚,基础研究不断加强,技术转让快速发展,为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一、扎实推进,顺利实施

#

  1.实施学科建设工程,加强学科建设工作 #

  2008年以来,在创新工程的推动下,北京市的学科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截至2011年底,已经在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了10个学科群,40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6个交叉学科。各学科深入研究影响首都发展的重大问题,带动了北京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为北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

  2.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

  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和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以高校为主体,以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和国外一流大学、有特色大学为依托,以学科领域为核心,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截至2011年,创新工程共建立了 26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

  3.实施科研专项工程,提高市属高校的科研水平 #

  “十一五”期间,每年资助600个左右的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与社科计划项目。通过此计划的实施,约60%的市属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达到了相对合理和优化,这部分高校的发展从整体上带动了北京市所有市属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综合指数的提高。通过科研专项的资助,市属高校提升了学科水平,培育了科研团队,并且,在项目的支持下,许多研究项目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又申请到了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诸多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

  4.实施科研基地建设工程,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

  科研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部分。截至2011年,共累计建设了8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其中市属高校中有35个;围绕国家及北京市颁发的《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建设了26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搭建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平台,进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和扩散;建立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量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5.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程,提升北京的产业技术水平

#

  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转移中心是以优势学科院校为牵头单位,打破校际界限,组织、集中相关院校学科优秀人才,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协会及中介机构共同组成的创新体。它紧密结合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通过工作机制与模式创新,各转移中心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12家转移中心共计筛选整理科研成果 3000多项,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000多项,聚集专家教授1000余名,拓展可形式多样的中介渠道库50多个;累计转移技术成果200多项;累计举办项目推广会、技术推介会、发布会、交流会以及国际交流等共计110余次。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