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教育 >

专访周德东:恐怖小说和辣椒一样

2012-09-04 来源:未知 作者:小鱼

  #

  周德东

#

  朋友聚会时,大概就数恐怖故事最受欢迎,却又让人欲迎还拒。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对刺激的小向往,让男士们将恐怖故事视为必杀利器,而女士们则用双手捂住耳朵,却又忍不住偷听。近日,被称为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的周德东推出了新书《每夜一个练胆小故事》,就很适合那些想讲与想听的男男女女们。 #

缘起

#

    “我天生是一个敏感的人,总有对恐怖题材出其不意的想象力”

#

    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原本写青春故事的周德东说从1999年起,他就已经开始写恐怖故事了,“那个时候在国内还没有恐怖小说和恐怖电影,是一块空白。我的性格是,总想玩点不一样的。但是当时不能出版,后来恐怖文化热是从2009年开始,我曾想创办一本恐怖杂志,虽然最后没有做出来,我把我想发表的故事结集出了第一部小说,到目前大概已经出了近20本恐怖小说的书。” #

    周德东尝试过很多事,他的小说《冥婚》被改编成惊悚舞台剧《吉祥公寓1802》,在北京演了五十多场,小说《三岔口》被李少红拍成了电影《门》。他在河北电视台讲了一年的恐怖故事,现在还想拍微电影和电视剧。 #

    写了这么多书,周德东哪里来的素材呢?他说主要和自己的经历与个性有关,“第一个是小的时候我在东北长大,家里小镇特别偏僻,也穷,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在我记忆中大部分时间是停电的,黑乎乎的一个又一个夜晚。我出身低微,如履薄冰地活着,大一点就开始四处漂泊。别人听起来这些没有必然联系,但实际上我对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还有我天生是一个敏感的人,对恐怖的灵敏度更高,总有对恐怖题材出其不意的想象力。这不是我自夸,我曾在全国搜集恐怖故事,你看蒲松龄曾坐在瓜棚下等待路人给他讲故事。而我是走到天南海北,搜集民间的鬼故事,当做我的素材。” #

    在练胆小故事里,你会看到有些故事后面,会特别标注素材由某网友提供,对此周德东认为,好的故事其实还要靠自己的想象力,“因为我的读者特别多,大家都在玩微博和贴吧,读者会给我提供很多素材,比如他们的噩梦和经历。我很感谢读者,但他们提供的素材大概能采用的也就万分之一吧。在我看来是比较平常、比较俗的桥段,用得上的不多,想出好的故事还要靠自己的想象力。” #

比较 #

    “蒲松龄是谈鬼怪妖狐的,我很少写鬼故事,写的是和现实硬碰硬的恐怖故事”

#

    盗墓、悬疑、恐怖等题材的小说是时下风行的小说种类,同时也备受争议。周德东不回避自己因为恐怖小说的特殊风格而让更多人关注,他举了个例子,“现在我的微博上发个公告,说我要写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可能关注的人不多。但我要是说,这是一个非常坏的故事,关注度就会很高。”#p#分页标题#e# #

    集中看周德东的作品,难免会让人把他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做比较,他认为两人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都是写让人感觉比较恐怖的文字,不同的是题材,蒲松龄是谈鬼怪妖狐的,我很少写鬼故事,写的是和现实硬碰硬的恐怖故事。”

#

    周德东认为要先让小说的形式去适应新一代读者的审美,但告诉他们的还是文学最本质的东西。“很多传统作家现在已经没有了话语权,他们虽然也在思考,但不被新一代读者接受,我的书找到了切合当下读者阅读心理的新的形式。” #

    周德东表示自己是一个反传统的人,“不光是小说,也不光是电影、话剧,我不求复杂,就想直接、简单。只要读者说,周德东的故事很好看就行。”他认为自己是与时俱进的,“三十年前我们教育孩子,直接训斥就行了,现在我和孩子一起玩IPAD,切水果,在游戏中让他们自己感受人生的道理。现在再讲艰涩复杂的故事,人家听不懂,是很笨的,最牛的人是通过简单故事传达最深刻的道理。我打开一本书,看了两页看不下去,电影看了十分钟觉得很累,我就会干脆跳过去。”在2006年新浪举办的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十大恐怖小说家”评选中,周德东名列第一。

#

    他同时在2006、2007、2008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电子阅读最受欢迎作家”。周德东介绍,小说《冥婚》在中国移动的阅读量是书的一百倍,这也与他的写作风格适应新的阅读群体有重要关系。

#

批判 #

    “恐怖小说的问题是作者水平低、没有责任感。写得差是创作者的智商不够”。在谈到恐怖小说时,周德东说:“文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有的人写的小说幽默,有的人写的小说浪漫,有的人写的小说悬疑,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关注社会,剖析人性,探索未知,恐怖小说也有这个功能。恐怖小说和辣椒一样,我们不可能顿顿吃,但少了辣椒,生活多乏味。” #

    虽然自己的小说《三岔口》被导演李少红改编为电影《门》,但并不成功。当年阿甘抛下一句“恐怖片在中国没有出路”转而拍搞笑片《大电影》。在中国,恐怖和搞笑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周德东也认为中国的恐怖小说发展现状并不好,“和恐怖电影一样都很差,我坚决地认为原因并非是审查,而是创作者的智商不够。和美国的没法比。按说东方的恐怖,如日本韩国泰国,是真恐怖,是精神的恐怖,而西方恐怖是比较物质的恐怖,如电锯杀人狂,天灾、地震、2012,机器人反击。但是人家的想象力所达到的高度是我们现在的小说和电影都无法比的。”在周德东看来,自己的恐怖小说并非简单直奔商业化目标。“恐怖小说的问题是作者水平低、没有责任感。但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在写一部书的时候,要有十足责任感。文字好看,还要包含要表达的关怀,而不是胡编乱造、吓读者一下就过去了,一定要有文学的含金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读者,带动大众朝前走。” #

    本报记者谢勇强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