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高考 >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024-05-0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施工安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在建筑领域,伤亡事故频发的局面尚未扭转。 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 保障体系和机制还不健全。 一些地方和施工企业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和监管工作有待加强。 因此,施工安全不容掉以轻心。 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心态。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安全生产。 #

关键词:建设工程 施工特点 安全管理 #

目录

#

1前言。 2 #

2建筑结构的特点。 2 #

3 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原因。 3

#

3.1 直接原因。 3

#

3.2 间接原因。 3 #

3.3 基本原因。 3

#

(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4 #

4.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架构。 4 #

4.2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4

#

4.3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监督。 7 #

4.3.1企业第一负责人必须以身作则。 7 #

4.3.2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作用。 7 #

5充分发挥安全监察员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监督管理作用。 7

#

5.1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 8

#

5.2 项目监理机构对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 8

#

5.3 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8 #

5.4 及时督促整改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9

#

6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9

#

参考:。 10

#

1 简介

#

2010年8月21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安委会办铭电[2010]87号《关于近期发生两起重大施工事故的通知》。 通知称: #

1、2010年8月13日英语作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中铁六局呼和浩特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包满铁路(包头至满都拉)新建线路段发生事故。和中国铁路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 一起工程车辆事故,造成11人死亡、3人受伤。 初步分析,事发前,一处坡度为2.8‰的下坡铁路路段停放着10辆特种道碴车。 由于防滑措施不充分、制动措施失效,车辆在自重力作用下沿下坡坠落。 它滑落并撞到沿途的建筑工人,造成人员伤亡。 #

2、8月16日,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医院在建住院部大楼外墙装修施工过程中,运送工人的施工电梯升至10层(垂直高度约40米)。 当时,电梯轿厢突然掉牙坠落,造成11人死亡。 初步分析,由于电梯驱动减速器固定底板左上角螺栓断裂,未及时更换新螺栓。 而是采用违规焊接代替螺栓固定,焊接质量未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焊接现象。 因破损而发生事故。 同时,由于电梯最后的保护措施——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已被拆除,防坠落保护功能已丧失。

#

残酷的教训再次给建筑行业敲响了警钟,也再次拷问我们:为什么建筑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面对当前严峻的施工安全形势,我们该怎么办? #

2 建筑施工特点 #

建筑业是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 其施工特点是: #

首先,高处作业较多。 根据国家标准《高空作业分类》,90%以上的建筑工程属于高空作业。 #

二是露天作业较多。 建筑物内的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 它们受到春夏秋冬不同气候以及阳光、风、雨、冰、雪、雷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危害。

#

三是大量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 建筑行业大部分工种仍为手工操作,容易导致疲劳、注意力分散、误操作等,极易引发事故。 #

四是等级交叉口作业较多,施工产品结构复杂,工期紧。 多个单位、多种工种必须相互配合。 如果等级交叉口建设管理不善、衔接不当、保护不力,可能会造成相互伤害。 #

五是临时工较多。 目前在建筑工地一线工作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50%-70%。 有些建筑工地的利用率高达95%。

#

上述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人员伤亡。 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

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3大原因

#

任何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 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三类。 #

3.1 直接原因 #

直接原因是指造成物体、环境和人不安全状况的原因。 物体的不安全状况包括机械设备老化、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它们构成了施工的隐患和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安全事故。 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会增加施工难度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会引起工人情绪变化、疲劳强度增加,这些都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人的不安全感通常是指劳动者不稳定的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包括劳动者的技能不熟练、知识不足,甚至劳动者的性格是否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工人大脑意识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其正常反应,引发施工安全事故。

#

3.2 间接原因

#

间接原因是指施工安全管理的缺陷和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施工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预防措施不当、管理职责不明确等。例如:劳动组织不合理会造成施工场地狭小、相互干扰,从而造成交错安全事故的发生。 ; 管理责任不明确又可分为承包商责任不明确和业主责任不明确。 对于承包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虽然《建筑法》明确规定承包商必须为工人投保,但保险只是转移了承包商安全管理的风险,并没有实质性降低建筑工人作业的风险。 相反,它削弱了承包商的力量。 强调安全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承包商的责任; 业主职责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业主只关心工程投资、质量、进度等问题,往往要求建设单位赶工、按期完成。 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状况被忽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业主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些因素都给建筑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

3.3 基本原因

#

其基本原因包括教育原因、制度原因和社会原因,一般涉及经济、文化、学校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法律等方面。 例如,由于教育原因,建筑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在任何国家的产业工人中都是很低的。 在我国,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存在,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建筑法》明确规定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但在实践中,管理人员往往忽视或不愿意花钱进行安全教育,或者只是走过场,导致施工安全培训无法落实。落实不彻底,最终导致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施工知识,造成安全事故。 #

4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

安全管理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安全管理模式。 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

体系的运行依托一系列标准,采用PDCA原理方法,实现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使安全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将企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制定为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体系。 ; 企业建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未经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不准上岗制度,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培训制度; 企业内部成立检查小组,定期进行现场检查,自觉接受专业行业检查机构的检查,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检查制度。 #

4.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架构

#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架构。 施工企业一般都有安全组织机构,但必须建立健全工程安全组织机构。 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各参与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将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工程性质和规模,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 大型项目必须配备专职安全负责人,并配备合理的班子,共同开展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档案。 实行单位领导对整个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部位负责、班组长和施工技术人员对各自施工区域负责、操作人员对本职工作负责的“四责”制度范围。

#

4.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是国家的主人。 搞好安全管理,保护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这使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依法管理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被进一步推向市场。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声誉的基本条件之一。 #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基础的一部分。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是国家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在企业的延伸和细化。 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也就是说,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仅要有科学依据,还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职工的安全需要。 #

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企业应当建立以下基本安全管理制度。 #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安全生产、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

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负责”为原则。 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承担的安全责任。 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在组织形式上统一安全与生产,从制度上固定“管安全、管生产”的原则,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实现安全管理的垂直化。 。 自下而上、横向到边缘,专责管理成条线,群管成网,职责明确,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内容要分级制定、细化。 例如,企业、项目、班组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按职责分工,确定各自的安全责任,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 执行。 #

2. 建立安全教育体系

#

安全教育体系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的规定。 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安全教育制度的内容应当规定: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教育的时间、应当教育的人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新工人和外部施工团队成员必须经过三级(公司、项目、团队等)才能进入现场。 )安全教育。 危险性较大的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机构培训后持证上岗。 每年必须进行安全操作程序的培训和再教育。 对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变换工种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

#

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

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消除隐患、预防事故、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的重要措施。 是企业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

#

安全检查制度的内容应当规定:安全检查负责人、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方法。 包括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检查和专项检查以及批量检查。 对发现的隐患要进行登记,采取查人、查时间、查措施“三定”予以解决。 同时,对整改情况进行审查验收,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

4、制定各类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

#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为了消除和控制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人员伤亡,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 #

应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各类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 同时,针对现场使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

5、制定安全生产奖惩措施

#

企业必须制定安全生产奖惩措施,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预防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劳动纪律的行为。 它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 #

安全生产奖惩办法的内容:规定了奖惩的目的、条件、种类、数额、实施程序等。 企业只有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才能激励先进、监督落后。

#

6、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其目的是规范和确定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 #

建筑工地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包括:建筑工地通用安全规定、安全技术管理、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包括特种脚手架、工具脚手架等)。 电梯井作业平台安全管理、马道架设安全管理、大模板拆装、存放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网支撑及拆卸安全管理、井字门架安全管理、孔边防护安全管理、拆除工程安全管理、防护、棚架安全管理等 #

7、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

机械设备是指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垂直运输和加工机械。 由于机械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造成机器损坏和人员死亡,因此是当前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规定大型设备应经上级有关部门注册,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 还应有专人负责定期安全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以及各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8、制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

建筑工地临时用电是当前建筑工地不可缺少的设备。 由于其使用广泛且相对危险,涉及到每一个工人的安全,也是建筑工地的一项关键的安全管理制度。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外部用电的保护、地下电缆的保护、设备的接地及过零保护、配电箱的设置及安全管理规定(主箱、分箱)。箱、开关箱)、照明、配电线路、用电装置、变配电装置、用电档案等现场管理。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