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培训模块成果分享与提升:积分制助力教师个性化发展

2.开放课堂,实践前沿理念
课堂是许多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实践教育理念的主要场所。有一位优秀老师的课堂非常有吸引力。它可能是生动的、清晰的、或发人深省的。无论风格如何不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美好的体验,每个人都是自信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学习者。学校提出的开放课堂并不局限于传统课堂。 #
(1)水木石课程平台:优化顶层设计
学校通过顶层设计,以“水、木、石”课程引领课堂。基石课程、水云课程、木华课程三大课程,满足不同成长层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利用教师的多元化能力,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 《水木师》的课程结构是用“勤”字来构造的,如下图所示。 #
左边的“三点”:指向水云课程、基石课程、木华课程三大课程。水云课程是拓展性校本课程,以自主发展理念为核心;基石课程以学校“轻负担、高质量”教育品牌为基础,扎实有效的国家和地方基础课程为核心;木花课程以开放理念为核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走向集体、走向社会、放眼世界。
右侧“一心”:指向课程主体。水木师课程的授课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融入到高效的课堂中,最终以清爽的方式滋养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有匠心精神、有家国情怀、有担当的现代青少年。国际视野。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通过“吃饱”或“吃饱”来达到“减负”的目的。
#
(2)自主大课堂:促进自主学习
开放课堂,让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建立的“自主”大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35分钟课堂的界限,推动社团、六大校园活动等多种教育载体互联互通,形成共同教育学生的大课堂。 #
在大课堂学习中,35分钟一节课,通过优化教案设计,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学习上课时独立,课后独立复习。教学时间分配为:10分钟衔接巩固+20分钟新增教学+5分钟问答总结。这样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合作探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协作发展意识。
同时也为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提供了平台。通过拓展课堂空间,开展六大校园活动:十月体育文化、十一月科技文化、十二月英语文化、三月数学文化、四月读书。五月文化艺术文化,开设学军事、学工学、学农学、学法学、学商学等多元化综合实践课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合作、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效果。 #
(3)心理咨询平台:帮助、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保持未来的幸福指数,是支撑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内在要素。学校要求全校所有教师取得心理健康咨询C级证书,部分教师甚至取得心理健康咨询B级证书。心理咨询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且不仅仅限于课堂。一至六年级各班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展5次心理团体辅导班。此外,如果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课堂外出现问题,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3、打开作业,学会适时放手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技术多么先进,也只能让学生成为老师心目中的“英雄”,而不是独一无二的“自我”。何不把勺子还给学生,让他们摆脱被“设计”的束缚,成为自我设计的一代,实现人生修养。教师如何才能学会放手?学校推出自主作业载体。
(一)学科独立作业:从“一刀切”到“多元化” #
独立学科作业的主要做法是,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可以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学科中选择一门或多门学科温州市建设小学,用自学的内容代替老师布置的全部或部分作业。设计了学习计划。独立作业以一个月或一学期为单位。期满后如想继续独立申请,可以再次申请。为什么要从三年级开始?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另一方面,从学习规律来看,如果给予有效的引导,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是可以逐渐培养自学能力的。 #
科目自主作业有四种类型:半自主、完全自主、免作业和额外自主。半自主是指学生只选择做老师布置的部分作业。这是学生中非常流行的作业方式,目前约有20%的学生选择半自主作业。根据教育规律,孩子的学习需要教育者来主导,但别人不能把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孩子。半自主的作业方式不仅可以让老师宏观调控,也让老师和家长安心,同时也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
(二)综合素养作业:从“学校单一维度”到“家校联合教育” #
这是学科教学之外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为二年级及以上学生设计了一份《家庭自主教育评估表》,分为自我保护、自我修养、综合素养三项自主任务。自我防护重在安全防护和视力保护,修身重在指导自我保健、孝敬长辈、尊重他人。综合素养和自主作业是自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主健身、自主阅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等。艺术、独立劳动等五个内容。它在学年开始时发给每个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可以选择全部或部分项目,制定计划,提交班主任审核后再实施。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孩子自我评价,家长在评价上签字,然后到学校领取“亲情卡”作为奖励奖励。每月以“亲情卡”形式的奖品让家校合作成为常态。 #
(三)实施星卡评价:从“校园试点”到“集团深化” #
学校于2011年实施“星卡评价”温州市建设小学,先在孝南校区试点,后深化至集团其他三个校区。全校全体师生和家长参加了“星卡”评价。实施多年来,“星卡”已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发挥出独特的教育效果,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新教育》、《基础教育参考》等国家权威教育刊物多次报道并刊登了学校“星卡”评价改革的内容。学校还举办过省、市、区各级各类现场会议和研讨会。推动这种新型评价变革的活动。
探索运用“星卡评价”在学校“开放作业”中获得全面应用和深入研究。多样化“星卡”评价的方法和形式,如各科教师协同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与学生互评等,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 #
“星卡”评价所倡导的多元化评价理念、体系和方法与教育教学整体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将继续采用星卡评价模式作为学生评价的主旋律。同时,针对师生的“薄弱现象”,通过学生调查、教师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调研,及时调试、研发改革,开展多元化评价。 (来源:《温州教育》 文:吴英石海帆 温州建设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