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姓氏起源你知道多少?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有姓氏。”后来的五帝,加上商朝的始祖启、周族的始祖、农神后稷,都是黄帝的后代。所以,我们现在被称为炎黄子孙。
#
查看大图 #
古代,姓氏和族名常常是分开的。“姓氏是出身族人的名字,族名是分出子孙的名字。”也就是说,姓氏是族名的一种,族名是姓氏的分支。秦汉以后,为了统一管理户籍,两者逐渐合二为一。姓氏的来源有很多,有的以官职为名,有的以封地为名。中国有一个奇怪的姓氏,只有三笔,大多数人都念错了,你能正确念出来吗?它叫“彡”。
查看大图
#
其实这个字读作(shan,首声),什么意思呢?古书《说文》记载:“彡,羽饰纹。象形。”就是用羽毛来装饰,是象形字。 #
起初,“彡”这个姓氏是汉代陕西羌族的一个稀有姓氏。后来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这个姓氏被简化为一个“彡”字。关于这个姓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明英宗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湖北公安有个叫“彡毛”的学生,他参加科举考试邹读音,中了选拔,考中了状元,来到京城参加最后的殿试。 #
查看大图
#
最高级别的殿试由皇帝亲自操持,他看了看考生名单,发现自己完全不认识这个姓氏,就请宰相李贤看看。李贤博学多识,回答说这个字在陕西读“陕”。当山毛等人考完试拜见皇帝时,明英宗就对他说,你的字太难读了,我决定,你还是改姓为“陕”吧。山毛自然不敢违抗皇帝的话,就改姓为山。《万历野活编》中记载了这样的情况:“天顺一品,有个进士山毛考中了。当时宪宗刚登基,很奇怪这个姓氏这么少见,就问宰相李贤。李贤回答说:‘这个字读作山,可是韵书上没见过啊!’”
#
查看大图
此后数百年间,单姓人或迁出、或改姓、或远嫁,留下的人口逐渐稀少。如今,只有山东省荷泽市高庄村仍有200多户单姓村民。在进行户籍普查和办理二代身份证时邹读音,电脑系统无法识别“彡”字。因此,这些村民只好用读音相近的“冼”或“杉”来代替。不少村民心里不爽,毕竟这个姓氏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慢慢消失了。一千多年来,它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如今,“彡”字更多地出现在各种汉字中,成为其部首或其他重要的组成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