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放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证监会近期发布的《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条例》和《期货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落实了《期货及衍生品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放开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有利于激发期货公司的“内生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其为实体企业提供精细化、深层次风险管理服务的优势,更加高效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需求,进而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提升期货公司综合服务能力,满足深度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 #
“在新政策的支持下,多项业务的放开,可以鼓励期货公司深入实体经济各领域,为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包括期货套期保值、场外衍生品交易、交易咨询、基金融资、信息服务等服务。”武钢期货总经理张碧珍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期货公司可以通过创新产品、业务协同,更好地发挥期货公司在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融资渠道、投资方案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宏源期货董事长王华东对记者表示,期货公司近年来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风险管理需求多样化等问题,期货公司也面临专业能力不足、手段工具单一等痛点和困难。在他看来,多项新业务的开通,有助于提升期货公司综合服务能力,打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银河期货副总经理郝刚也表示,长期以来期货公司业务单一,过度依赖期货经纪业务,这不利于期货行业发展,更不利于期货公司深度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需要。此次放开多项业务,将进一步提升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认为,新政实施后,期货服务机构将形成“9+4”立体多层次业务体系。其中,期货公司可开展期货经纪业务(含境外)、交易咨询、做市商交易、衍生品交易、资产管理业务、IB业务、基金代理业务、期货自营业务、期货保证金融资业务9项业务。同时,风险管理子公司可开展基差交易、合作套期保值、仓单服务、仓储物流4项业务。通过上述业务体系,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可为企业提供中介、咨询、工具、交易、参与、融资六大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能力。
#
新业务将“大显身手”,为期货公司创新服务提供“新动力”
#
从新政放开的各项业务来看,新增的自营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由投顾业务转型而来的交易咨询业务、回归母公司的做市及场外衍生品业务,将如何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新引擎”和“新动力”?
民生期货首席风险官丁宇峰首先谈到,自营业务放开后,期货公司未来可以开展期现套利业务。做好这项业务,对于引导实体企业把期货和现货结合起来,通过套期保值对冲风险,有着直接的意义。“过去期货公司指导运动员,自己没有打过比赛,作为‘教练’的说服力有限。参与进来之后,期货公司的专业实力会成为赢得客户信任的敲门砖。”他说。 #
张必珍还告诉记者,自营业务也将推动期货公司投研能力的转型,是期货公司培养人才的有力途径,投研人员体系化、多元化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交易咨询服务。 #
其次,放开融资融券业务瞄准的是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需求。在丁宇峰看来,融资融券业务为实体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更直接的解决方案,将弥补期货公司之前不能为企业提供融资的短板。未来期货公司的牌照化也将有利于其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另外,相比银行,期货公司其实更了解实体企业的需求,融资融券业务也会更有针对性什么是期货市场,有利于期货公司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除了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外,王华东还告诉记者,保证金融资业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期货公司紧急处置客户持仓导致的市场价格波动,有利于稳定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作用。
#
“此外,从市场运行来看,放开融资融券业务可以有效提高期货公司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张碧珍说。
第三,继去年实施的《期货及衍生品法》中关于“期货交易”的表述后,新办法将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业务改为交易咨询业务。王华东认为,交易咨询业务更贴近期货及衍生品业务的本质。 #
“具体来说,新办法删除了‘对价格涨跌或市场走势作出明确判断’的表述,明确了可以‘向客户提供研究报告或分析意见’和‘向客户提供期货、衍生品及相关标的的针对性投资建议’。这更加符合当前交易者对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交易建议的需求。”王华东告诉记者,未来期货公司可以向交易者提供针对性交易建议,有利于提升期货公司专业服务能力,满足客户的交易需求,缓解市场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参差不齐造成的投诉乱象。
#
郝刚认为,从立法和引导交易者的角度看,交易咨询更加符合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更有利于树立交易者正确的进入导向;从服务内容描述的角度看,修改后的服务内容描述更加具体,对交易咨询业务开展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从内容条款来看,交易咨询有逐步向证券行业投资咨询拓展的趋势,也更有利于期货公司研究从理论到策略再到实践的逐步递进发展。 #
最后,过去十年在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试点的做市业务和场外衍生品业务也将回归期货公司。在张必臻看来,这有利于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更加规范、快速地实现场内和场外市场的有效衔接,期货公司也能够通过各项业务的协同,不断探索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新业务模式。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经过多年创新业务的探索,做市业务和衍生品交易业务已经形成了基本成熟的服务模式。此次回归期货公司母公司业务范围,将推动期货从业人员摆脱对传统经纪业务的过度依赖,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引入衍生品知识、为客户设计衍生品交易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推动实体企业利用衍生品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为实体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郝刚说。
王华东还表示,上述两项业务的回归,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期货公司专业服务能力,深化场内场外融合,丰富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期货及衍生品服务。 #
总体来看,从《期货及衍生品法》的颁布实施到《期货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修改,新政策的实施将重构期货公司的业务格局,同时也为期货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和创新预留空间,有利于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未来新增自营业务和保证金融资业务的具体实施,仍需监管部门出台后续配套规则。特别是保证金融资业务的界定边界、门槛要求、使用范围等仍不明确,希望监管部门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为业务范围预留足够空间。建议通过多种手段提高保证金使用效率,整合衍生品业务和期货业务的保证金功能等什么是期货市场,使期货公司能够为交易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综合服务支持和保障。”张碧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