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指南,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成效显著

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工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现代工业学院建设已纳入各省顶层设计规划。为展示省级重点工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全国高校现代工业学院交流分享,增强示范和影响力,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现代工业学院”公众号推出【动态】专栏,展示省级现代工业学院建设成果,欢迎各省级工业学院积极投稿。
案例推荐
#
全局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业学院依托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以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为龙头,联合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江西嘉仕特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京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等航空制造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打造以“一研究院、三中心、一平台”为核心的“1+3+1”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载体,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构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小巨人企业联动机制,助力航空制造业发展。 今年,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业学院入选江西省首批现代工业院校。
#
建立“多主体”组织架构和协调机制 #
学院采用混合组织架构,以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航空制造企业为多主体共建共治。参与单位组成产业学院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协商决策,制定产业学院总体发展路线,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各方权责。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产学合作部、教学管理部等。其中,教学管理部下设各专业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安排和指导实验实践(含毕业设计)环节; 学院建立了学院评估机制,定期对学院建设与发展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方向,为工业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确保了现代工业学院的正常运行。
#
打造产教融合的教学及资源中心
优化专业结构
依托航空制造企业产业链,围绕生产制造、连接、热处理、装配、成形检验等职业岗位优化专业结构与发展规划,结合航空制造业新技术、新特点、新需求发展,将航空制造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融入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中。校企共同制定符合学校定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和实践环节安排。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实践创新”思路,依托航空强省班学生,实行两年制培养模式,第一年采取专业理论+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景德镇和校本部开展教学环节;第二年实行企业实习,校企联合培养。 结合航空制造企业行业和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为企业实践打下理论基础。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授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期初增设《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认知实习》等课程,让学生对专业和航空制造企业有一定了解。学期中期增设《科技创新》《工匠大师讲座》等课程,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用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匠大师、劳动模范等思想政治引领,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开发、技能报国,打造有理想信念、技术精湛、敢于创新、敢于奉献的新时代人才队伍。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课程理论性较强,在南昌航空大学主校区授课,采用线下教学、线上资源辅助的方式。《图纸识别与测量》、《航空航天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等课程实践性较强,采用校企联合授课的方式,根据课程环节需要,在课堂和企业现场分别设置教室,学生由课程任课教师带队到企业现场学习,有利于提高理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校企互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
校企合作课程规划与建设资源
依托校企联合教学模式,整合学校课程资源与企业教学资源,推进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建设和相关教材开发,目前拟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各建设1门校企课程。 #
建设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
结合航空制造工业学院建设要求和学校的政策支持,加强企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聘请企业相关专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来学院任教,或到企业现场授课,安排高校教师到相关行业学习交流。企业教师承担《机械制造工艺学》、《读图测绘》、《航空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工作,联合培养学生,形成了一支了解行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学团队。
培育工程创新能力
#
航空制造工业学院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每周还有两节科技创新课。以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为引领,在老师的指导下,90名学生报名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生根据自身优势组队、选赛、设项目题目。通过科技创新训练,不仅创新创业理念提升,业余生活更加充实,实际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
#
建设产教融合研究院
学院成立产教融合研究院,联合单位包括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嘉仕特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景德镇航空制造企业等。以支撑江西航空制造业和制造企业发展、服务航空制造企业产学研需求为目标,校企联合开展以学校先进航空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目前研究院已就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模式研究、专业共建、双师师资培养、校企成果转化推广、就业创业孵化服务、举办论坛讲座等达成协议,并与江西嘉仕特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定制班协议。
#
构建航空制造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
依托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江西京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景德镇明星航空锻造有限公司、江西长兴航空装备有限公司、江西新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企业战略合作为基础,建立实训基地,聚焦航空制造业“成型-制造-连接-装配”全流程产业链,与校内航空热加工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共同搭建校外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流程实训实习。 #
围绕航空制造产业链创新需求,依托学校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结合企业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建设了校企教学、研发、创新融合、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实践平台。 #
针对大型零件锻造、发动机机壳电子束焊接、电阻点焊熔核动态行为与质量识别等难以开展的实践实训内容,应用虚拟现实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生产标准和作业环境,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升级传统专业实践教学资源。 #
构建航空制造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学院2023年共立项校企合作项目82项。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参加卓工联盟毕业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
邀请共建企业工程师为学生讲课、授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对航空制造业的了解;安排教师到江西京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实习,提高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
对共建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课程培训和同等学历培训,对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人开展《大型飞机薄壁结构件变形分析与全过程控制策略》、《难变形材料复杂结构薄壁件高性能成形仿真技术》、《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专题培训,对3人开展CATIA二次开发课程培训。 对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人、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人、江西京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4人、景德镇明星航空锻造有限公司4人、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55人、贵州安达航空锻造有限公司35人、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长江动力有限公司30人、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贵州宏霖航空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8人、贵州航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人、中国航空发动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9人开展同等学历资格培训,助力提升企业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素质。 #
中期业绩报告 #
人才发展
#
培养模式——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行业需求侧无缝对接为导向,探索出了分段递进的培养模式(即1学期校企联合理论实践学习+1学期理论+专业轮训+近1年企业岗位实习),贯穿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教学资源——学院与航空制造企业联合规划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依托校企联合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合作教材,规划《锻造技术与航空锻造案例》、《航空材料热处理》、《飞机工艺装备》、《先进航空制造技术》等4部校企合作教材。为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学院规划开发《计算机图形学与机床制图》数字化课程资源,与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虚拟现实课程资源5部南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建设航空发动机全流程制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产教融合建设——学院申请加入中国机械工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申报2024年度卓越工程联盟毕业设计大赛21个项目,学院依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申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团队。 #
师资发展——学院聘请了10余名航空制造业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推荐江西长兴航空装备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名专家申报江西省工业教授、担任兼职教师。现有校内教师4名,通过在职培训,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并承担了工业学院部分教学任务,将科研课题从实践中推进,反哺到教学中。
#
技术创新 #
突破了极端环境下高端装备再制造形貌控制关键技术,提出了多能场耦合激励作用下修复层组织与性能控制理论,创新发明了“超声电弧耦合共晶池”修复技术;提出了非常规“软硬兼施”修复层设计理念,形成了“软硬结合”修复体系,大幅提升了修复层性能;创新发明了修复层制备与检测系列装备,构建了服务于高端技术装备再制造的技术装备体系。
金属密封环成形技术取得新进展,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密封环壁厚超薄、变形大、精度高,滚压成形时局部塑性变形不均匀,常使环件产生开裂、起皱等缺陷。针对此类超薄壁复杂结构件工艺特点,南昌航空大学联合相关企业联合设计开发了多套超薄壁复杂截面环件滚压成形系统,基本满足各类航空发动机金属密封环成形工艺要求,大大降低了金属密封环成本,大大提高了成品率,实现了金属密封环产品的国产替代。 #
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了一批涉及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各方面的项目,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技术创新的突破。学院依托企业项目,申报首届产学研协同创新大赛,以解决企业发展实际技术问题和校企协同技术创新基本模式为主要目标,大力推动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研发转化深度融合。学生首次参加2023年产学研协同创新大赛,4个项目入围产学研协同创新大赛专项赛决赛。经过小组赛、复赛,3支队伍从全国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机器人+”专项赛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其中1个一等奖进入全国决赛。 #
社会服务 #
依托现代工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搭建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体提供的服务包括科研企业培训、人才输送、社会培训、技术咨询等。通过科研企业培训,企业工程师认识到工程问题本质上是科学问题,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和联合申报南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项目82个。共建企业为学院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为人才输送奠定基础。通过同等学力提升培训班,已有近80名航空制造企业人员报名参加同等学力提升。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学校举办2023年国际产学研合作大会,围绕产业发展相关的产教融合、专业创意融合、科教融合等主题,学院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大会航空制造技术分论坛,大会传播工业文化、国际技术前沿、传承工匠精神,邀请国内外学校、企业专家学者授课,通过举办交流会,增进了学校与产业链的了解,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
结尾
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秘书处(常州大学) #
>>资料|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业学院 #
(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及时联系我们) #
>>编辑:徐斌坤、吴春静 #
>>美术编辑 | 刘明嘉、胡瑞杰
#
>>评论 | 莫奇、沈洁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