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难忘警钟长鸣”——撞响和平大钟仪式

“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李振明在参加敲钟仪式后久久不能平静。 他的父亲李高山不仅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也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抗战老兵。 他说:“我父亲出身贫寒,13岁参军。南京沦陷那天,我驻守一江门的父亲不幸被日寇俘虏,两次死里逃生。当我父亲还活着的时候,他总是说,落后者会被打,希望祖国会被打。强大。作为他的儿子南京江东门撞钟13声,我有责任和义务把他的经验和这段历史传承下去。 #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学生代表叶小雅在参加仪式后也对和平有了新的认识。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大家牢牢记住历史,记住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据了解,从2023年9月18日开始,纪念馆定期开展敲钟祭奠仪式。 每天,首批进入博物馆的12名观众代表会被邀请敲响和平钟13响,寓意向超过30万遇难者致敬。 纪念和祈祷和平。 从此,“江东门钟声”天天敲响。 截至目前,已举办798届南京江东门撞钟13声,共有9576人参与,敲响钟声10374响。 尽管线下敲钟仪式因疫情暂停,但纪念馆线上(官方微博)敲钟仪式从未停止。 #
“江东门的钟声是为了纪念、纪念、警示,也是为了表达祈求平安的意思。” 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当今中国的发展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作为国际和平之城,南京希望与世界和平人士共同努力,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和平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