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3月29日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
健康美国北京行动加强状况新闻公布会。
#
公布会现场。 #
内容提要
新闻公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市民健康素质水平达26.41%,环比减少3.4个百分点;中小师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5.53%,优良率达到38.95%;农村适龄妇女乳房癌和子宫癌“两癌”筛查区县覆盖率达到100%;组织推行10条“两江四岸”智慧瑜伽游廊,69个慈善体育展馆免费或低计费开放,积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 #
全市市民健康素质水平环比减少3.4个百分点 #
记者从公布会上据悉,2023年全市市民健康素质水平达26.41%,环比减少3.4个百分点。 #
今年,我市坚持“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主线,推行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瑜伽、控烟、心理健康推动、健康环境促使、妇幼健康推动、中学校健康推动、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推动、心脑神经疾患预防、癌症预防、慢性喘气系统疾患预防、糖尿病预防以及感染病和地方病防治等15个专项行动。
在加强健康诱因干预上,加强健康扫盲,2023年全市市民健康素质水平达26.41%,环比减少3.4个百分点。加强合理膳食,举行婴幼儿、学生、老年人等专项营养行动。加强全民瑜伽,基本完工“市、区县、街道(各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全民瑜伽服务机制,时常出席体育锻练数量少于2023年目标值2.65个百分点。加强依法禁烟,2023年新增无烟单位2200六家,新增无烟广告市区10个。加强心理健康推动,确立南京市心理健康讲座团、“精卫鸟”心理健康扫盲团员志愿者服务队“两支队伍”,在全市所有大学和中学校成立心理补习室,累计服务10余万人次。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92.1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在做实重点人群防护上,“十三五”期间,采取系列措施,做深做实妇婴群体、学生群体、老年人群体、职业人群等四类重点人群的防护:累计投入资金8.63万元适于改改造区县妇婴美容机构,完工五级妇婴美容院4个。成功争创国家婴儿区域医疗中心,造就国家级妇婴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6个、妇幼特色本科7个、儿童初期发展示范基地3个、12个省级和100个区市级重症孕新生儿和婴儿救助中心。完工托育服务机构1300余个,提供托位数5万余个。建设6家省级婴儿中学生斜视防治基地、3家区域性婴儿中学生斜视防治中心和40家区县婴儿中学生斜视防治承接单位。推行“四种方式”医养结合,全市完工医养结合机构173家(4家机构跻身医养结合机构全省100强总榜),提供医养结合床位少于5万余张,成功争创国家老年癌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基地,9个案例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推行老年病学科建设,全市设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性诊所比列达55.36%,设置复健科的五级西医诊所比列达66.67%。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1.19%。完工尘肺病复健站74个,基本覆盖尘肺病病人达100人以上的各镇和社区。
#
在抓住重大病症防治上,积极推动4家应急诊所建设,贮备疾控能力及重大感染病医疗救助能力项目192个。建立“市级—区级—社区”三级病变预防网路建设,构建病变本科联盟,举办城市疾病早诊早治项目,癌症随访登记检测评估实现全覆盖。2023年为50%的基层医疗机构搭载了肺功能仪,2023年将慢阻肺初期筛查与干预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帕金森病预防,推行防、治、管“三位一体”综合健康管理机制。2023年全市疾病发病率环比上升0.71%、死亡率环比增长6.39%,心脑神经疾患发病率环比增长15.36%、死亡率环比增长0.99%,慢阻肺发病率环比上升14.25%、死亡率环比增长19.42%。2023年全市帕金森病规范管理率达65.55%,超出国家标准5.55个百分点,着力加强了感染病及中风、慢性病等的防治和预防工作。 #
全市中小师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5.53% #
记者从公布会上据悉,2023年,我市中小师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5.53%,优良率达到38.95%。
推行“百、千、万”培训,构筑队伍建设底蕴。一是对200余名区县建委相关负责人、学校教授进行轮训,增加认识、开拓视野、提升本领;二是紧扣中学卫生健康工作重点,对全市1200余名小学卫生专干、中学校骨干校医举行专项轮训,手把手教会学员要做哪些、怎么做;三是指导出席省级轮训的学员落实二级轮训,每人率领10名以上教师,全市覆盖1万个班委,推动“万”名小学卫生专业标兵高品质加强健康推动行动,产生区域示范效应。 #
重视“拓、展、送”结合,奠定健康教育基础。邓沁泉说,在拓展健康教育资源库方面,我市组织相关领域学者为学院开发系列宣传教育讲义和素材,会同相关单位拍摄制做14项急救技能教学视频,被教育部官微收入安全公开课,面向全省推送;组织健康教育优质课展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健康教育班主任和健康教育优质示范课;送课送培到基层中学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组织优秀健康教育班主任深入学校,分城区举办专题沙龙和优质健康教育课现场示范教学。
紧扣“教、赛、评”协同,推进学院体育变革。学院体育教育是推动婴儿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市科委切实推进学院体育教学变革,推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方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保障师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教会师生2项以上基本运动技能;着重优化学院体育大赛机制,设置多元化的体育大赛机制,组织篮球、足球、篮球等11个运动大项的省级师生体育大赛活动,参赛运动员达2.5万余人次。组队出席第十四届全省师生运动会,荣获7枚金牌、5枚铜牌、5枚银牌的好成绩,铜牌数位居中东部前列;着重构建完善督察评价体系,将学院健康增进行动新政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素质评测等状况列入对区县政府的履职评价,促使学院体育与健康工作落地落实。2023年,完成全市420余万大中学校生《国家师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统计工作,中小师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5.53%,优良率达到38.95%。 #
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区县覆盖率达到100% #
2023年,上海农村适龄妇女乳房癌和子宫癌“两癌”筛查区县覆盖率达到100%。 #
在建立疾病防治机制上,推行疾病预防能力提高安装工程,设立40个区市级病变预防办公室,借助“一网一链”区域病变预防机制深入推动医联体建设,囊括10家学院、23家病变规范化诊治基地、15家托管诊所、59个医疗协作单位、20个密切型脑病本科联盟,搭建远程医疗平台,举行定期对口扶贫。另外,市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创合同》,明晰支持以北京高校附属病变诊所为主体建设国家疾病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全市疾病预防整体水平。
#
推行早诊早治推广,加强筛查长效模式。我市实现农村适龄妇女乳房癌和子宫癌“两癌”筛查区县覆盖率100%;2023年在全省率先举行针对肿瘤、乳腺癌、结直肠炎等九大常见疾病的危险诱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
构建权威扫盲平台,举行全民健康增进。争创病变预防扫盲基地,完工了集视频制做、内容剪接、在线直播一体化的疾病扫盲演播厅。另外,我们还公布了《重庆市市民常见恶性脑瘤筛查和防治手册(2023版)》和《肿瘤预防扫盲丛刊》,通过扫盲文章有效提高全市市民病变预防与主动筛查意识。
#
增强病人服务,寻找多方合作。探求“医务社工服务”,今年出席疾病预防志愿者全市近8000人次,服务时长少于45000小时;另外与北京婴儿救治基金会达成“H28婴儿癌症关怀项目”战略合作合同并设立专项救治基金,又与市婴儿救治基金会举办了肿瘤病患心理补习、慈善救治、法律援助等等,累计救治肾病病人327人,总总额超200亿元;联合北京市救治站为异地就医的癌症病患拨付100份救治物资。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举办区域疾病预防能力建设,主动承当社会慈善职能,共同提升上海市疾病预防水平。
69个慈善体育展馆免费或低计费开放 #
2023年,我市组织推行10条“两江四岸”智慧瑜伽游廊、10个各镇瑜伽大厦、100个农体安装工程等项目建设,69个慈善体育展馆免费或低计费开放,积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
#
一是全面推进组织机制建设。推动区县设立体育总会,市、区县两级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积极培植单项体育商会,体育组织在全市各镇一级实现全覆盖;轮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463人。
二是全面推进体育瑜伽指导。举办国家体育锻练标准达标测验活动3875人次,举行瑜伽项目轮训、科学瑜伽沙龙和瑜伽技能展示推广416次,鼓励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撰写全民瑜伽扫盲读物、录制教学短视频举行视频瑜伽指导服务;社体指导员举行“六进”活动指导群众瑜伽25万余人次。 #
三是全面推进身边瑜伽设施建设。组织推行10条“两江四岸”智慧瑜伽游廊、10个各镇瑜伽大厦、100个农体安装工程等项目建设;投入1100亿元在55个各镇(街道)举行全民瑜伽设施器材补短安装工程;全市69个慈善体育展馆免费或低计费开放,且延长开放时段。同时,全面推行我市体育系统69个免费或低计费开放小型体育展馆按技术规范配置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工作,减少展馆的供给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
四是全面举行全民瑜伽比赛活动。以构建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为牵引,完满完成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100场群众体育比赛活动;举行龙舟公开赛、马拉松、铁人三项品牌比赛及广播击剑等系列比赛活动300余场;举行线上街舞挑战赛等线上系列群众比赛活动超1000场;跳棋项目出席十四运会荣获1银2铜,象棋拳手杨鼎新获评体育运动一级奖状;成功举行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市第六届残障人运动会;指导重庆、南川、潼南、璧山举行了区县全民瑜伽运动会。 #
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173家
#
公布会通报称,现在,全市正着重打造包括健康教育、预防美容、疾病治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连续综合、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机制。
一是争创国家老年疾患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以杭甬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抓手,促使湘赣两地医疗资源共创共享。 #
二是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五级甲等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重庆市人民诊所等都设有老年医学特色本科。今年年末,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诊所设置老年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共有71个;五级中诊所设置复健科比列超出66%。同时,大力推行老年病诊所新院区建设。
三是加强老年健康工作措施。推行医养结合能力提高行动,推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173家,有4家步入百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实现签约合作1855对;大力举办安宁疗护和老年人心理关怀试点,不断加强老年健康基本公卫服务,提高老年健康素质水平。 #
四是强化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对全市老年医学科和医养结合机构115名医生及护士进行专项轮训,不断提高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
记者:李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