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基本理论

01
培养目标
●
培养以环境可持续为导向,专业范围涵括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保护与运用、风景规划与园林设计、人居环境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等,以培养服务于国家花园、风景名胜区、自然景区等市区与郊野环境、城市水景、公园绿地等具备景色园林学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规划与设计方式、实务技能与实践能力的专业开创者人才为目标。 #
02
#
特色优势
●
#
面向整个国土、城市与山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空间建设,研究水景要素为主的空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牵涉人文、环境、生态、技术、艺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
专业教育推动创新:教学思想、教学机制、教学计划、教学讲义、教材为国外诸多高校抨击与选用。
科研与实践前沿: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用书85部、学术论文2000余篇、完成景色园林规划设计项目600多项。 #
教学方式国际化:推动中外联合设计教学方式,推行中外班主任、学生互动,课目、学分互认的国际化合作模式。
#
就业服务国家需求:结业生除继续踏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以外,主要去向是各种规划设计研究院、企业、政府部委从事规划编制与设计创作、景观整治与新政法规、资源评价与生态服务、文旅企划与项目开发等工作。 #
03
#
学科构架
● #
本专业属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在学科构架上,现在产生6个学科组团队,分别为: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水景规划与生态修补、景观与园林设计、数字水景与安装工程技术、植物与应用、国家花园与健康水景。
04
师资队伍
●
#
本学科专职班主任30人,28人获硕士学位,理、工、农、管理、艺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基础广阔结实。产生一支以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博士/硕士生指导班主任队伍。其中,博士生指导班主任共有27人(博士10人、副主任16人、助理主任1人),100%的指导班主任具备国外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96.3%的指导班主任具备国外外著名大学的教授学位。 #
教授生指导班主任共有20人风景园林专业排名,其中博士10人,副主任10人。100%的指导班主任具备国外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95%的指导班主任具备国外外著名大学的教授学位。另外,著名兼职教授3人:瑞士普利茅斯学院Lange校长、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主任张浪主任、上海辰山动物园校长胡永红博士。 #
05 #
科研平台 #
● #
复旦中学景色园林专业具备宽基础、国际化、重试验的特性。学校共享6类15个支撑平台。包括2个科研平台:“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试验室、上海市知识创新服务平台“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建筑规划水景试验教学中心”、“建筑规划水景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2个实践平台:复旦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建筑设计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本学术刊物:《时代建筑》、《城市规划学刊》、《建筑遗产》、《园林》学刊;3个复合平台:复旦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高等研究院、同济中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联合研究中心、建设部复旦学院党员轮训中心;3个国际合作平台:高等学院学科“未来城市与建筑创新产学研基地”(111)、亚太遗产轮训与研究中心、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联合试验室”。之外,借助校区完工环境技术中心,学科下设11大试验室和分试验中心,其中包括:详细借助莱州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试验室的数字水景模拟试验室、气候变化与水景响应试验室、现代竹构与木构分试验中心、国家花园及自然保护地规界定试验中心、环境智能健康设计分试验中心、水绿生态智能分试验中心;详细借助北京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试验室的社区公园与社区营造分试验中心、公园城市与水景整治有机更新分试验中心;以及详细借助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试验室的国土生态规划设计与环境效应分试验中心、景观空间分试验中心、恢复性城市研究分试验中心。
#
戴代新同学主持的历史景区虚拟仿真(南京复兴花园1926-1935年) #
许晓青同学团队的野外声源数据采集(四川宜宾,2023) #
06 #
培养特色及亮点
●
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上逐渐产生了四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1)培养机制完整:复旦中学景色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积累深厚,为国家发展和学科建设均输送了大批骨干班主任和栋梁人才,所成立的发展机制及其教育方式对各兄弟高校形成重要影响,景色园林博士生、博士生培养历史、规模均为全省理科高校第一,培养机制完整、建制齐备。
(2)培养实效明显:人才国际化标准不断增加,首创对接国际安装工程认证的复旦硕士安装工程教育标准机制,获国家首批“双万”建设专业。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厅级教学成果奖,获美国学院MOOC优秀班主任奖、杰出贡献奖。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课程、省处级课程,师生获创新创业奖66项。
#
(3)培养层次清晰:培养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社会需求,突出人居环境学科交叉特色,秉持“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宽厚伦理情结,突出自然观、生活观、科学技术观、空间环境观、实践务实观五大专业素质,指出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具备国际专业视野、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培育景色园林卓越栋梁人才、通专融合人才、专业领军人才、原创性与探求性人才。 #
(4)培养机制创新:探求教席制的成立,聘任国外外一流的班主任、著名设计师以多种方式兼职,保持师生视野宽阔的色调,推行开放、自主和交流的教学机制。拓展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国际联合教学项目,造就国际化的专业交流学习环境,引领景色园林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学体系。
2023年韩锋同学团队指导的硕士结业设计基地(云南恩施市桑植)
#
水景规划设计课中的基地考察与视察(北京辰山动物园,2023年)
#
水景设计实践课中的山村水上考察(广东海门,2023年)
#
水景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地貌模型作业(2023年)
水景设计课程中的师生作业(2023年,作者:易晓典/高俊如;指导同学:沈洁) #
水景具体规划课程中的师生作业(2013年)
#
水景总体规划课程中的师生作业(左:2011年;右:2013年) #
陈静同学主持课程中的“一叶之秋”装置作业(2023年) #
缔构半亩园——“从周杯”风景园林学科大赛(2023年)
#
暑假冬令营中的山村婴儿友好环境装置与活动(北京) #
07
国际交流 #
●
本专业对外交流经常,国际学术合作交流非常活跃。分别与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英国、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等近20多所国际著名高校的相关学校推行了多层次的、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同时,按照合作方的不同优势和条件,逐步拓展合作的对象和方法,产生丰富立体的合作交流架构,为国际双学位、学生交流、教学合作、科研合作夯实了基础。 #
水景规划设计国际中学生组学习测绘技术(2023) #
08
产学研合作 #
●
校企相结合经常以来是复旦中学景色园林专业的办学传统,优秀景色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和优秀教学成果曾多次荣获各种国家和地方的嘉奖和奖励。复旦中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美景园林专业学生生出席科研实践提供了充分的项目支持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之外,景色园林专业还与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分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辰山动物园等单位确立了良好的产学研战略合作。
09 #
实践创新 #
●
复旦中学景色园林一直紧扣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规划、风景名胜区与美好山村规划、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设计的国家需求,为美国景色园林学从无到有、发展繁荣、现代学科机制发展作出了公认的开拓性卓越贡献,为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工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提倡学科交叉到开拓学科新领域,从聚焦重大前沿课题到推动国际化办学,仍然坐落美国景色园林教育、科研、实践的最前列,是国外领先、国际著名的景色园林学科教育与研究中心。在2023年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复旦学院景色园林学科获评A-。景色园林学原本具备交叉性风景园林专业排名,新情势更对交叉提出更大的需求。计划借助高水准的复旦学院城市建设类学科群,以一流学科为核心,在智慧水景与生态红色发展领域,与信息与通讯安装工程、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等相关专业举行深度交叉,与环境安装工程、生态学、哲学、社会学等早已举行交叉的学科逐步完善合作,打造1+3+X的学科群,产生良性健康的一流学科生态系统,进一步实现景色园林学融通型统领性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10
#
未来发展 #
● #
作为秋景园林学科步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4所大学之一,复旦学院景色园林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辽阔。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景色园林的服务领域逐渐扩充到国土全域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水景、新型城镇与美好山村、棕地修补与湿地保护、健康休闲与全域旅游等。
11
杰出校友
#
●
本专业培养了众多优秀校友,如北京农业学院教授王浩、北京农业学院园林学校校长王向荣、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水景教授施海涛、澳大利亚悉尼学院规划系原校长韩笋生、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公共美术部部长潘亚元、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原厅长俞斯佳等。 #
12 #
设计实践 #
● #
张振山同学主持设计的潜园(日本赫塔市)
#
章明同学主持设计的宝山滨江南段公共空间(北京) #
刘立立同学主持设计的南村河综合治理水景(广东广州) #
刘悦来同学主持设计的社区公园(北京)
#
李瑞冬同学主持设计的北京国际旅游渡假区中的公共空间环境 #
汪洁琼同学和王敏同学主持设计的废水处理厂配套生态湿地处理净水安装工程(广东九江) #
附:复旦中学水景学系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