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大纲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
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
为便于报考者了解、准备和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公共科目笔试,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供报考者参考。 #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内容。
#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
(二)题型介绍 #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报考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
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 的不智之举。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
(答案:A) #
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答案:B) #
#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
例题:1 2 2 4 8 ( )
A.16 B.24 #
C.32 D.36
(解答: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
A.3 B.4
#
C.5 D.6
(解答: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正确答案为D。)
#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

单位:亿元
1.该市2006年下半年中,哪一个月的外资实际出资额在当月外资拟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最高? #
A.8月 B.9月
#
C.10月 D.11月 #
(答案: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Ⅰ.2006年第四季度外资实际出资额总计约达9亿元
#
Ⅱ.该市拟投资总额在2006年9月份为下半年最低
Ⅲ.2006年下半年该市外资拟投资额达到拟投资总额40%以上
A.Ⅱ B.Ⅲ #
C.Ⅱ、Ⅲ D.Ⅰ、Ⅲ #
(答案: D)
#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
例题: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
(答案:C)
例题: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
#
四、申论介绍 #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