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军:预算报告凸显三个特点:立足于“稳”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与政府工作报告一致、紧密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谈及今年的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财政委员会主任张志军指出,预算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穿了“积极财政”的主旋律。政策要提高效率,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并对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各项安排。 都很详细,是一份真实、务实、负责任的好报告。
#
张志军认为,预算报告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 #
立足于“稳定” #
张志军表示,今年的预算报告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要求,更加注重金融可持续发展。 一是适当降低今年财政赤字率,计划在2.8%左右,比去年预算降低0.4个百分点,压减资金规模2000亿元;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维持上年规模,新增限额3.65万亿元。 张志军认为,这些安排调控精准,不急转弯、不急刹车,有利于财政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业机构依法上缴近年来利润并转入预算稳定基金等措施,今年财政支出力度大幅加大,支出规模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 新增金融资源主要用于落实帮助企业纾困、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扩大需求等政策,将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力下沉力度。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达到近9.8万亿元,增长18%,创近年来最大增幅。 资金重点向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倾斜。 “这将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推动减税降费、‘六稳’‘六保’等重大政策落实。” 张志军强调。
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常态化监测机制,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着力加强风险源管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张志军表示,这些举措进一步发出坚决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的强烈信号,将更加有力地促进金融平稳运行,有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力求“准确” #
张志军认为,一方面为企业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振兴。 “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其中2023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有效帮助企业缓解发展困难,增强发展能力发挥潜力,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实现“放水养鱼”和“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
他指出,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精准、深入人心、效果明显。
今年,中央将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困难。 在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缓缴税款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救助力度。 为满足企业需求,出台新的组合税收支持政策。 减税、退税规模创历史最高。 预计今年退税减税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其中留存税款约1.5万亿元。 所有退税资金将直接流向企业。 。 “这将有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张志军对此充满信心。
#
另一方面,围绕战略重点任务加强金融保障。 张志军认为,今年的预算安排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切实体现了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战略、安排的重要任务、关心的重点领域。 他举例说,中央财政安排乡村振兴过渡补助资金1650亿元甘肃省财政厅网站,比上年增加87.8亿元,连续七年实现大幅增长,支持巩固脱贫成果; 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17.58亿元,增长9.1%。 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培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安排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资金537亿元,增加45亿元,继续支持蓝天碧水保卫战。 同时作出相应部署,继续推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发展黄河流域开发。 #
对此,张志军强调,上述政策和资金安排,体现了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甘肃省财政厅网站,展现了主动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党和国家的发展。
突出“保证”
张志军表示,近年来,中央通过“打压群众、保重点”、“打压中央、保重点”等方式,带头落实从紧的民生要求,调整优化结构。保护地方政府”和“打压政府、保护市场”,扩大常态化财政资金范围。 直达机制将用更多资金保障基层运转,保障民生底线,增强发展后劲。
他指出,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连续三年下降,特别是今年中央部门支出下降2.1%,这是在前几年不断压减的基础上实现的。 “这将进一步坚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审慎预算、节约花钱惠民的决心。”
#
张志军认为,从民生保障角度,今年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基本养老金,安排扶贫资金1546.83亿元,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 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4元。 这些务实有力的举措,进一步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本质,传达了千方百计保障基本民生的明确政策导向。
张志军表示,甘肃财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财政预算报告安排和全省实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强化政策协调,优化支出结构,全力确保部署的重点任务落细落实,推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记者 刘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