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医药考试 > 医师实践技能 > 考试动态 >

北京中关村中学 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课

2024-07-1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论坛通过主旨报告、成果展示、分论坛交流、课堂观摩等形式,探索以学科核心能力为引领的跨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策略,寻求课程协同育人新范式,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海淀区教育学会支持,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承办,未来教育发展创新研究院、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协办。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益勤,海淀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教科文卫办公室主任李航,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主编傅一红,北京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齐先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陶黎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中心主任王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定荣,北京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胡嘉懿,海淀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闫顺林,海淀区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永梅,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家武,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明亮等出席。创新研究院院长、安徽省多位名校长、名教师出席了会议。 #

会议地点

#

现场嘉宾 #

主论坛主持人 海淀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闫顺林 #

论坛发言 #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在论坛发言中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关村学区积极服务区域学校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跨学科课程开发和课堂实践,为中小学融合培养和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赵霞副主任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学区以更高的格局和视野,准确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推动区域跨学科领域的创新实践。二是希望各校紧扣学校办学理念,用特色鲜明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是希望学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引领和带动区域整体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让中关村区域教育成为海淀教育“金名片”的骨干力量。 #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霞

#

论坛主报告 #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王振辉主任作了“协同创新赋能未来”学区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从“缘起、规划、行动、思考、方向”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区的探索、实践和行动路径。学区坚持前瞻规划、顶层设计,综合利用丰富的区域资源优势,制定“初建、完善、成熟、提高”四步走战略和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四位一体长效协同工作机制,协同区域内12所中小学开展基础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方案示范、实践经验提炼等工作,项目实施路径清晰,积极破解新课标实施难点。 未来,学区将与各学校一起,围绕“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科内容的跨界、学习方式的变革、评价维度的转型”进行深入研究,从组织推动、资源保障、专家支持、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协调联动,实现中关村各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的高质量发展。 #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振辉

#

平行论坛 #

多阶段展现集体智慧 #

三场平行论坛分别从学校行动、项目推进、课堂实践三个角度展开。复杂问题引领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落地实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如何教、学、研、评?各校校长、教学带头人、优秀教师汇聚智慧与力量,共同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常态化实施的有效路径与方法。

#

分论坛一:跨学科专题学习项目总体构建与顶层设计 #

中关村区6所学校在论坛上分享了各自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探索。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在建设STEM课程经验基础上,引领学生积极有目的地学习;双榆树一小围绕学生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关键能力培养为驱动的“榆园”跨学科主题教学育人模式;中关村一小注重增设科学教育,结合学科本身特点,探索将科学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途径,以高质量的学科学习支撑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中关村中学知春分校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需求,建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形成了“知春模式”;101中学双榆树校区探索校园生态环保教育,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制作不需要用电的喷泉; 北大附中构建自主发展教育生态、横向学科融合、纵向贯通培养,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六所学校潜心实践、持续耕耘,在交叉学科领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 #

主持人: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颖宇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校长张冬梅 #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书记、校长 关红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学主任金亮 #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党委书记、知春分校执行校长齐建新 #

姚新波 北京101中学双榆树校区校长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秦磊

#

分论坛二: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经验

#

中关村第二小学、双榆树中心小学、中科启元学校初中分享了学校跨学科项目设计。中关村第二小学围绕健康生活与营养搭配研究主题,以数学、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融入信息化课程相关知识、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双榆树中心小学学生学习“小空间,大成就”,在有限空间内设计安全、可行、有趣的课间活动,展现学校课程教育的真实效果。中科启元学校初中将“双碳”目标与启元新校区建设有机结合,围绕“如何打造优质低碳校园”开展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做低碳环保“追光者”。 三所学校紧紧围绕素养目标,以真实情境为前提,以挑战性任务为驱动北京中关村中学,以持续探索为路径,形成了浓厚的跨学科育人氛围,深受学生喜爱。 #

主持人: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主任韩华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任静晓 #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 刘志霞

#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初中部 王红丽

#

中关村四小、中科启元学校小学部、中关村中学交流分享了学校跨学科项目实施过程与路径。中关村四小结合学校建设,推出《设计图书馆师生共同行动》跨学科课程,创新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式,有效提升育人功能;中科启元学校小学部的《我是故宫说书人》项目将故宫活动与各学科、家庭、学校、社会深度融合,赋能学生全方位成长;中关村中学的《诗意唐朝》项目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三校从现实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主动思考问题、做出决策,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蔡阳第四小学

#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小学部 马德志

#

陈倩,北京中关村中学

#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胡佳懿在现场点评中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发现、提炼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古今中外的学习内容,注重整合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资源,让跨学科主题学习更加生动、更有生命力。 #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胡嘉懿 #

分论坛三:跨学科学习的课堂实践 #

跨学科课程的实效性源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四年级师生为论坛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跨学科主题研究课。中关村第一小学的李帅菁老师以“领略自然展风采,探寻自然趣事”为主题,融合语文、科学、数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设置任务驱动式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在真实的大情境、有层次的大任务活动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呈现一场实践性强、整体性强、有层次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活动。 #

多元化、创新性、融合性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提升能力的多元化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动手实验、创造性思维和亲身实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素质本位的教育目标。 #

主持人: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翁延平

#

课后,李帅菁老师从背景、设计思路、反思等角度对本次跨学科主题课程进行了分享交流。指导专家陈永梅、范家武副研究员对课程的课堂设计和教学互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关村第一小学在跨学科主题学习领域教研工作扎实,教育目标明确。通过安排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观察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提炼观察方法、逻辑解释变化过程、总结科学实践结论,对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永梅

#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范家武 #

学生互动演示 #

遇见“纪律+”,看清未来

#

带着唐诗去旅行、小书包里探寻大文化、为故宫争当演讲人、与青春共创低碳校园、小空间里探寻大成就……来自中关村区中小学的学生志愿者们,展示了近年来多层次、多兴趣、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成果。学生们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从学习走向研究,在实践中提升素养,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

中关村第一小学 #

中关村第二小学 #

中关村第四小学 #

人民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

双榆树第一小学

#

双榆树中心小学

#

中科启元学校小学

#

中关村中学

#

中关村中学知春分校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

中科启元学校初级中学 #

101中学双榆树校区

#

专家观点 #

抓住机遇 谱写新篇章 #

北京师范大学胡定荣教授对本次会议总体情况进行了点评。他指出,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跨学科主题学习目前备受学校和教师的关注。中关村学区通过本次论坛,在顶层设计、行动路径、理念转变等方面做出了生动的示范。在推行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是出发点,社会是方向,学科是桥梁。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社会中学习,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胡定荣

#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中心主任王凯用“一个统筹、四个纳入、形成密集课程”概括了中关村学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思路和实践经验。在中关村学区的统筹领导下,学区内中小学“各尽所能”,系统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纳入儿童发展与生活地图、课程实施方案、学科结构、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效填补了学科间的空白,让教育供给更加完整、生动。 #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中心主任王凯

#

领导讲话 #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益勤在论坛上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肯定了中关村学区在主动解决新课程标准实施难问题上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认为中关村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的实践和思考,对今后推动全区跨学科教学研究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本次论坛视角多元,坚持正道不断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以学促研北京中关村中学,务实又有前瞻性。唐会长希望中关村学区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探索深入研究,满怀教育热情,秉持教育理想,提升教育水平,推动教育实践,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唐益勤 #

打破学科界限,创新育人方式,提升跨学科学习质量和交叉学科教育实效,打造学生成长新模式,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关村学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将积极推动新课程标准下基础教育跨学科学习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新课堂教育改革与实践创新模式,努力探索交叉学科教育新路径,赋能学生核心素养,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