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待遇逐年提升莆田职业院校专业人才成“香饽饽”

去年秋天,莆田职业技术学校乔迁新址,校园焕然一新。陈胜忠 摄
海峡网6月27日电(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胜忠 通讯员陈歌辉)又到了毕业季,大批莘莘学子即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摆在很多人面前的是竞争激烈的求职考验。 不过,对于莆田职业学院的大部分毕业生来说,他们不必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烦恼。 在莆田,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地企业招收的“香饽饽”,就业福利逐年提高。 #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莆田各职业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职业教育学院,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道路。 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但不言而喻,当前莆田市职业教育仍面临生源不足、师资缺乏、办学条件差等诸多困难。 莆田职教如何突围? 各方仍需找出症结所在,共同解决问题。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
汽车玻璃镀膜、雷达安装、四轮定位……近日,莆田职业技术学校2023级汽车美容装饰专业31名“订单班”学生再次走进校企合作单位——莆田大川实业公司,并分组在公司四家4S店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企业实习活动。 “这种实习经历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提高了大家的技能水平。” 汽车美容与装饰专业2023级学生叶伟说。
#
5月初,莆田海峡职业技术学校与福建大洋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共同开设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培养幼儿教育保育员、旅游表演人员等。莆田海峡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云龙中学介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他们与北京翔宇航空集团、和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航空服务与高铁列车工作人员。 是服务业、地铁安检、船舶驾驶、影视动漫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
工艺美术产业是莆田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对接行业发展,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工艺美术学院,与行业企业联合设立宝石鉴定与加工、艺术设计等专业,培养艺术高端人才和工艺品工业。 据介绍,仅工艺美术城教学点就培养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国家级玉雕行业大师3名、高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7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 #
为深化产教融合,莆田市还鼓励优势企业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各职业学校积极深化“引进企业带教”改革,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第一考试网,扩大委托培训规模、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 #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莆田市教育局高等职业教育科科长陈明华表示,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与莆田区域经济的和谐互动发展。
莆田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职教周活动上,该校美容化妆班学生现场进行美容设计。徐明敏 摄
毕业前已“就业” #
5月16日,莆田职业技术学校召开的校园供需会上,121家参会企事业单位提供了1200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许多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 莆田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黄世举表示,该校今年有毕业生650余名,近600名学生已与招聘单位达成实习或就业意向。 学校先后与华丰华锦集团、顺丰速运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毕业生供需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
#
事实上,近年来,莆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除了直接就业外,部分职校学生还选择继续深造。 莆田市中职学生考取高职和本科学历的不在少数。
#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华丰华锦集团培训发展部经理胡柏华透露,依托莆田职教丰富的资源,他们招聘了许多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技术人才。 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职业学校学生的留校能力更好、留校时间更长。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是莆田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2023年共有毕业生1453人,初次就业率99.86%,年末就业率100%。 同时,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较高,2023年毕业生在福建省就业率达95.87%。 #
“工作环境好,工资也不错。”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鞍钢班”毕业生郑进喜去年加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 目前,他在生产车间控制电脑操作,劳动强度不高。 但待遇并不比本科生差。 “鞍钢班”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主导培养人才,课程完全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设计。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每月获得1500元工资补贴,实习期间每月获得4500元工资补贴。
#
在莆田职业学院福建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类似的“订单班”、“挂名班”比比皆是。 学生入学时与共建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共建企业也全面参与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
“当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短缺。”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任庆华表示,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个人价值、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意义重大。 #
多重困境亟待解决 #
莆田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莆田市现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5239人; 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全日制在校生15453人,占高中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4.23%。 。 数据显示,莆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远低于普通高中福建海峡职业技术学院,距离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总体保持大致相当的水平”的要求相去甚远。 ”
#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目前免学费,在校期间可以享受各种助学金、奖学金,但“上不了普通高中才上职业高中”仍是常态。 这也是近年来一直困扰莆田职业教育的一个难点。 “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普遍存在重通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 莆田海峡职业中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戴立庆表示,虽然就业前景广阔,但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都面临“招生问题”。 “困难”的问题。
职业教育既需要课堂教育,又需要实践训练,办学成本较高。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莆田各职业院校专业学科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实训基地数量不足、设备老化、利用率低。 #
师资短缺也是莆田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痛点”。 目前,莆田中等职业学校普遍文化教师较多,专业教师较少,尤其是新增专业。 一些职业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出现结构性人员过剩; 一些职业学校虽然有教职工,但招不到“双师型”、紧缺的专业人才; 一些职业学校计划引进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教师,但苦于体制、薪酬等原因难以落实。 #
“与先进地区相比,莆田职业教育还有很大差距。” 莆田市政府特约巡视员付朝晖建议,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宣传,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教育,培养正确的能力。 就业前景; 加快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加强专业专任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 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组建多元化投资的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近日主持教育工作专题报告并表示,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记录一生、训练一生、服务一生”的体系。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壮大产业人才队伍,促进稳定就业,为莆田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