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出席闭幕式并讲话(修正案)》决议(图)
昨日,邓朴方(左)与张海迪(右)在中国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亲切交谈。中新社图
#
据新华社电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3日上午在北京闭幕,回良玉出席闭幕式并讲话。大会选举邓朴方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名誉主席,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届主席团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张海迪简历 #
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中国残联主席,山东济南人,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肢体残疾。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联副主席,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历任山东莘县城关医院医生、广播局无线电修理工,济南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残联第一、二、三届主席团委员,第三届肢残人协会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
◇邓朴方简历 #
邓朴方,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四川广安人,196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大学学历,肢体残疾。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名誉主席。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
历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党组书记、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党组书记、理事长,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第一、二、三、四届主席团主席,第一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
◇人物 #
她是一代青年的励志偶像
#
“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她的故事感动了中国成千上万的青少年。 #
作品广泛影响青少年 #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中国残联主席,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烈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邓小平号召学习其奉献精神 #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我把艰苦探寻当作幸福”
#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
被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据中新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