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规划信息网http://www.dygh.gov.cn/

东营市规划信息网http://www.dygh.gov.cn/:
东营市规划局:
2013东营市中心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公示方案:
一、中心城公共服务设施总体规划 #
(一)规划范围
#
本次规划范围为:西起西六路,东至东八路及其以东部分区域,北起潍坊路及胜北社区,南至南外环,总用地规模为437.36平方公里。 #
(二)规划期限 #
近期规划:2012—2015年;远期规划:2016—2020年。 #
(三)主要内容 #
该专项规划共包含8(6+2)个子专项的规划,具体包括《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版)》A类用地中的行政办公设施专项规划(A1)、文化设施专项规划(A2)、教育科研设施专项规划(A3+R22幼)、体育设施规划(A4)、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A5)、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A6)和B类用地中的商业设施规划(B1)、商务设施规划(B2)。 #
(四)规划结构 #
规划中心城形成“主次双核、四轴多点”的网络状融合型公共服务设施结构体系。其中:“主次双核”是指以东城和开发区为依托的城市主中心区域和以西城为依托的城市次中心区域;“四轴”是指黄河路、广利河、西四路、东二路四条城市服务轴线;“多点”是指南展区的文化体育专业中心、新区的会展旅游专业中心、胜利经济开发区的石油产业服务中心以及胜北和八分场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的生活服务中心。 #
二、人口布局规划 #
本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参考现状居民管理体制,以城市主次干道为界限划分居住单元,将中心城居住用地划分为17个居住片区、96个居住小区的二级人口布局结构。
三、行政办公(A1)专项规划 #
(一)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
规划中心城的形成“四心一街”的行政办公规划结构。“四心一街”即胜利油田行政办公中心、东营区行政办公中心、东营市行政办公中心、开发区行政办公中心以及府前街行政办公街区。规划行政办公用地364公顷,占建设用地9.5%,人均行政办公用地2.25平方米。 #
(二)街道与社居委规划引导 #
规划远期打破油地社区管理各自为政的现有模式,结合人口布局规划,遵循1个街道办管理1至3个居住片区,1个社区居委会管理1个居住小区的原则,共规划设置9个街道办和96个社居委,对17个居住片区和96个居住小区实施管理。
四、文化设施(A2)专项规划
#
(一)规划目标
#
东营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的发展目标: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分级明确、设施齐备、上下联动、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与市民群众文化生活并重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
#
(二)规划分级 #
规划中心城范围内文化设施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四级配置。
1.中心城范围内宜设置1-2处市级文化中心;
#
2. 中心城范围内按20-30万人设置一处相应规模的区级文化中心; #
注:市级文化活动中心所在区可不设区级文化中心;
#
3.每个居住区设置1处居住区文化中心;
4.每个居住小区设置居住小区文化站1处;
注:居住区文化中心所在地的居住小区不再规划设置居住小区文化站。
#
(三)文化设施布局体系
#
规划形成“两个市级、五个区级,多个社区级文化中心”的文化设施布局体系。规划文化设施用地总面积11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2%,人均用地0.7平方米。
#
五、体育设施(A4)专项规划 #
(一)规划目标 #
基本形成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体育强市发展格局,配套满足市民健身锻炼的体育活动场所,建成中心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居民生活充满活力,体育设施健全合理,体育市场繁荣有序,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的规划目标。 #
(二)规划分级#p#分页标题#e#
1.规划中心城范围内体育设施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四级配置。 #
1.中心城范围内远期应设置1处市级体育中心;
2.中心城范围内每20-30万人的规模,设置1处相应规模的区级体育中心。 #
注:市级体育活动中心所在区可不设区级体育活动中心。 #
3.每个居住区必须设置1处居住区级体育中心;
4.每个居住小区必须设置相应规模的室内或室外体育设施。
#
(三)体育设施布局体系 #
规划形成“一个市级、六个区级,多个社区级体育中心”的体育设施布局体系。规划体育设施用地总面积10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8%,人均用地0.66平方米。 #
六、教育科研设施(A3+R22幼)专项规划 #
(一)高中规划布局 #
规划将中心城范围内的高中教育资源统筹考虑,综合平衡,共规划高中9处。其中,规划新建2处,现状保留2处,保留调整2处,改扩建2处,在建或待建1处。
(二)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
规划将整个中心城划分为17个居住片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片区内综合平衡。共规划义务教育学校134所,其中小学71所、初中21所、九年制4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划用地总计为710.52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