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城乡规划局:ghj.anshun.gov.cn/

贵州省安顺市城乡规划局网站http://ghj.anshun.gov.cn/:
安顺市规划局: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于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中心城区人口规模50万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安顺培育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大城市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百万人口生态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加之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安普高速公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安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安顺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委托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研究院进行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求,规划历经战略研究、大纲审查、省市专家评审、向社会公示听证、市人大审议等程序,于2009年8月6日正式通过省城规委审查。在对规划成果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期间,因长昆高速客运铁路和普安高速公路选线最终确定,与总体规划中原规划线型有较大变化。为使本次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经请示省住房与建设厅,要求按最终确定的长昆高速客运铁路和普安高速公路线型修改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局部路网和用地布局。后编制单位根据最终确定的长昆高速客运铁路和普安高速公路线型对规划成果修改完善,并于2010年7月14日市城规委第六次专题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10月26日市人民政府以安府呈〔2010〕80号形式正式上报省人民政府。2010年12月17日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0〕211号正式批准实施《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 #
第一部分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
(1) 市域
整个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平坝县、紫云县、关岭县、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面积共计9264平方公里。
(2) 中心城区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西秀区、开发区、宁谷镇、宋旗镇、幺铺镇、轿子山镇、马官镇、马场镇全部所辖地域以及白岩镇、七眼桥镇、大山镇、龙宫镇、蔡官镇、新场苗族布依族自治乡所辖部分村庄地域,总面积650.8平方公里。
市域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安顺市总人口控制在290万人,远期2030年安顺市总人口控制在330万人,规划期内市域总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控制在6‰,远期控制在5‰。非农劳动力占社会从业总人数的比重,现状为23%,规划期末达到58%。
城镇人口发展目标
2015年安顺市城镇人口达到117万人;2030年安顺市城镇人口达到198万人。
城镇化水平
2015年安顺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2030年安顺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安顺形成“一心一片,两点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一心”指安顺中心城区。
(2)“一片”指安顺城镇组群发展区,沿北部贵昆高速公路形成城市带,并与东部的贵阳对接,成为构成黔中经济圈和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点”为关岭、紫云县城。
(4)“三轴”为沿贵昆高速公路及南北两条交通廊道沿线城镇,形成“安顺-贵阳发展轴”等三条城镇发展轴。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分为四级。
第一级:安顺中心城区(100万人)、包括塔山区、西秀区、开发区、马官工业园、马场工业园。
第二级:县城(8~20万人),一共5个,包括普定县城、平坝县城、镇宁县城、关岭县城和紫云县城。
第三级:中心镇,每个镇0.5~2万人,一共18个,分别为轿子山镇、双堡镇、七眼桥镇、龙宫镇、化处场、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白岩镇、丁旗镇、马场镇(镇宁)、六马镇、高锋镇、天龙镇、沙云镇、新铺镇、花江镇、猫营镇、水塘镇、板当铺。#p#分页标题#e#
第四级:一般镇,每个镇0.2~0.5万人,一共50个,为除上述城镇之外的所有镇
市域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依托“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体系,除中心城市和县城外,将市域中心镇职能规划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服务型、商服型四类, #
产业综合布局规划
安顺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三区五带九基地。
“三区”指北部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南部经济区;“五带”指三条城镇综合产业发展带和两条农业特色产业带;“九基地”指六片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主的综合基地,三片以一产业发展为主的粮油生产基地。
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以培育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以加快实现与贵阳同城化,积极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为目的,公路交通实现高速化成网建设,铁路交通枢纽化,完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的系统衔接与协调运作,体现现代交通的先导性优势,叠合市域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工业园和旅游区等的空间结构系统,形成快速通道和便捷的客货运网络。合理确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比例,着力强化农村公路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