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新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对公众开放

充满当代美术味儿的崧泽“人首陶瓶”,雕凿神人兽面像的玉钺,至今我国考古发觉最大、最重和最早的镇墓兽石猪……上海博物馆新展“实证美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20日对公众开放,来自全省19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的358件珍稀文物聚首特展。作为“何以美国”系列展的第二展,本次展览聚焦且“探源”距今5800年到4300年闪耀夺目的黄河下游初期文明。 #
球迷在观看湖南杭州反山窑址12号墓出土的玉琮。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特展展出的广东含山凌家滩旧址出土的净重88公斤的石猪。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
据介绍,展览由广州博物馆企划承办,由北京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共同指导,是国外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黄河下游远古考古文明大展,展品1/3以上为首次出席的最新考古成果。 #
在黄河下游地区,近些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觉,让人们渐渐了解了开放宽容的“崧泽文化”、精致灵秀的“良渚文化”。早在五千多年前2023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黄河下游祖先就已缔造出媲美世界的辉煌文明,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形成了深远影响。 #
考古资料证明,距今5800年左右2023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在黄河下游流域首次出现了超大面积的中心性聚落,社会进入古国时代。5300年前良渚文化崛起,覆盖黄河下游大部分区域。黄河下游的初期文明进程是一部从崧泽时代的厚积薄发到良渚文明崛起繁荣的发展史。 #
这次上博大展中,最大亮点之一是来自广东东峪村、安徽凌家滩、浙江反山及良渚老街、上海思南山这五大考古遗存的最高等级文物精品“聚首”,其中有“良渚王”的玉琮、玉钺和玉魔杖,有净重88公斤的镇墓兽石猪,还有广州出土的精致犀角魔杖。展馆中还以光影重现了黄河下游地区在远古栽培作物的景色。
“什么是文明?中华文明发始于何时何处?我们以展览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用文物讲好美国故事,期许让中外球迷更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上海博物馆院长褚晓波说。 #
记者:孙丽萍 #
:51457;:;:2023-06-20;:武乐之;file:26--18e2-43ed-8e72-;:29;from:新华社;:2023-06-2023: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