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节能型内燃机等5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

2024-12-0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1、2014年国家对节能内燃机等五类产品质量专项抽查 #

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节能内燃机、碳纤维、天然石材、仿真饰品、机动车约束系统五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专项监督抽查。车辆儿童乘员(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 #

此次共抽查156家企业生产的184批次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经检验,131家企业生产的156批次产品合格,抽查合格率为84.8%;发现不合格28批次,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5.2%。主要质量问题为:排气烟度、排气污染物、燃油消耗率、节能内燃机最大扭矩或扭矩储备率不合格;碳纤维线密度、含碳量不合格;天然石材的弯曲刚度和压缩刚度不合格;仿首饰的铅含量、镉含量、镍释放量均不合格。

#

(1)节能内燃机。对14个省(区、市)26家企业生产的26批次产品进行了抽查。抽查范围包括节能多缸柴油机和第二代单缸柴油机。对产品排气烟度、排气污染物、安全性能检查、燃油消耗率、致命故障(一类)和严重故障(二类)等11项进行了检查,共发现1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品检出率为50%。此次抽查12批次节能多缸柴油机,未检出不合格产品;抽查了14批次第二代单缸柴油机,仅1批次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92.9%。缸内柴油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不合格产品中,排气污染物不合格12批次,油耗率不合格8批次,最大扭矩或扭矩储备率不合格7批次,排气烟度不合格2批次产品。 。 #

节能内燃机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关键动力装备。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固定电力设备、国防装备等领域。排气烟度和排气污染物是节能内燃机最重要的环保性能指标。这两项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可能会造成两个危害:一是危害环境安全。内燃机工作时排放的大量CO2温室效应气体和以颗粒物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沉积在空气中。遇到大雾天气时,它们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成为雾霾的成因之一;其次,它们有害健康和安全。危险。内燃机工作时排出的NO、NO2、CO、HC、SO2等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燃油消耗率是内燃机的核心能效指标和首选商业指标。油耗率不合格的产品,燃油经济性差,不能满足节能减排要求。节能内燃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特别是小型私营企业,多以组装形式组织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对零部件进厂检验能力不足,把控不严;有些企业还为了省钱而不得不省钱。成本,使用了一些劣质廉价零部件,导致整机性能波动。此外,还将传统单缸柴油机标注为第二代单缸柴油机、将固定场合(恒速)使用的产品标注为小型农机配套动力(非恒速)等不正确标注。耕者等造成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产品质量特性不一致也是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

(2)碳纤维。抽查了9省14家企业生产的27批次碳纤维,产品不合格检出率为7.4%。本次抽查重点检查了线密度、密度、含碳量等10项。不合格项目为线密度、碳含量。此次检查的大、中、小型企业分别为7家、5家和2家,大型企业全部通过检查。重点抽查吉林省、江苏省集中产区7家企业生产的14批次产品,占抽查批次总数的51.9%,未检出不合格产品。抽查发现,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目前存在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等问题。他们生产的碳纤维大部分是普通产品,综合性能较低。国内市场高性能碳纤维主要依赖进口。

#

(3)天然石材。抽查了10个省(市)50家企业生产的50批次产品。抽查范围包括花岗岩、大理石、砂岩三大类天然石材。进行了长度偏差、宽度偏差、弯曲强度、抗压强度以及放射性等十一项项目的检测。抽查发现4家企业生产的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8%,比去年上次抽查下降了15.5个百分点。抽查发现的4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3批次产品弯曲刚度不符合标准,1批次产品弯曲刚度和压缩刚度不符合标准。弯曲刚度和压缩刚度是表征天然石材抗破坏能力的技术指标。这两项不合格将会限制产品的使用场合和使用寿命。如果产品用于承压场合,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弯曲刚度、压缩刚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没有检查质量,收到的毛坯料裂纹较多,加工成品时没有采取有效的修复加固措施。产品。

#

(4)仿制首饰。随机抽查了2个省份45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仿真饰品。抽查范围包括戒指、手链、项链、吊坠、手链、耳环、发饰等7类仿真饰品。对产品的镍释放量、铅含量、砷含量、镉含量、铬(六价)含量等5项进行了检查。本次抽查共检出不合格产品9批次,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5%。抽查的45家生产企业中,3家大中型企业产品全部合格,42家小型企业产品不合格检出率为16.1%。抽查发现的突出质量问题是铅含量、镉含量、镍释放量不合格。 9批次不合格产品中,7批次产品铅含量不合格,4批次产品镉含量不合格,2批次产品镉含量不合格。镍释放量超标。仿真饰品在佩戴过程中,镍、镉、铅等有害重金属可能会随着汗液溶解,通过皮肤吸收到人体中。长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铅、镉、镍释放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滥用劣质金属或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废金属作为原料。制作仿真珠宝的材料。 #

(5)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我们随机抽查了9个省(市)21家企业生产的21批次产品,重点检查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动态试验中断裂、跳闸、脱离、肩部约束系统等情况。对皮带位移极限、腹部损伤等10项进行了检测,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责成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次抽查中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

2、国家质检总局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专项行动情况

#

儿童用品作为重要的日常消费品,一直是国家质检总局监管的重点。从2012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连续三年部署全国质检系统,开展儿童用品质量提升行动。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深入开展儿童用品质量提升行动的基础上,自2014年12月起组织开展为期五个月的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专项行动并于 2023 年 5 月结束。

#

此次专项行动确定了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排查对象和重点领域。主要专注于童装、童鞋、童车、玩具、儿童家具、儿童安全座椅、婴儿纸尿裤、婴儿奶瓶等产品;根据消费者投诉、媒体曝光、抽查不合格、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有质量违规记录的其他企业,视为重点企业。行业;重点查处无证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假冒伪劣、标准不符、“三无”标识等质量违法行为和制假窝点。重点关注儿童用品生产企业集中地区、质量问题高风险地区、货物集散地、进口量较大的口岸等重点区域。

#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国家质检总局部署国家质检系统开展11项重点工作:一是严格儿童用品市场准入管理,对所有实施儿童用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管理。二是加大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对8类儿童用品开展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加大抽查结果信息公开力度。三是严格查处儿童用品质量违法行为,对儿童用品质量进行集中执法检查。四是加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增加监测频次,做好风险管理。五是加快实施儿童产品伤害干预,扩大儿童产品伤害信息和典型案例收集范围。六是全面实施儿童用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将八类儿童用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分类监管范围,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风险产品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七是严格进口儿童用品检验监管,加大抽查频次,重点对高风险产品和项目进行检验检测。八是加强儿童用品标准化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的网站,提高技术门槛,严格控制儿童用品中有害物质和不安全因素。九是加强儿童用品重点领域治理,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十是积极构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研究建立儿童用品生产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披露和监督制度、儿童用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十一是加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推动形成儿童用品社会共治格局。

#

此次专项行动旨在把加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国家质检系统加强消费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通过国家质检系统的共同努力,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儿童用品质量违法行为,修订完善儿童用品产品标准。推动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提高儿童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三、质检总局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开展的工作 #

截至1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已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19795例,死亡7757例。目前,疫情主要集中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截至12月28日,我国口岸共隔离来自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的1772架飞机、63艘船舶、215列火车、68辆汽车、20683个集装箱、7151批次货物,处理来自国家和地区的固体废物22993件。以及疫情发生地区。袋子、液体废物1173车。共排查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29696人(每例均完成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登记、溯源,信息转当地卫生部门),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93人。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病毒。输入性出血热病例。 #

四、2014年11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

出入境卫生检疫条件。 2014年11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出入境人员4337.63万人次,同比增长12%。其中,发现传染病706例。出入境人员体检6.83万人次,同比下降17.25%。出入境人员疫苗接种6.44万人次,同比下降17.07%。对于上述发现的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

拦截进口农产品中的有害生物。 2014年11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截获有害生物2157种62207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49种5976次,一般性有害生物2008种56231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将依法采取退回、销毁、消杀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并通知国外要求改进措施。

#

截获旅客携带的违禁物品和邮寄物品。 2014年11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入境旅客随身物品和邮寄物品中截获禁止入境物品33740批次,其中包括从入境旅客随身物品中查获大量新鲜水果、东革阿里等;邮件中截获了蛇、蚂蚁、毒蜘蛛、多肉植物、种子、含有种子的薰衣草熊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上述禁止进口有害生物2596批次,包括地中海果蝇、柑橘溃疡菌、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南海粉蚧、微杆线虫等。 , ETC。 #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 2014年11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进口食品434批次、化妆品32批次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不合格食品涉及20类产品。不合格产品主要为糕点饼干、饮料、粮油及其制品。他们来自37个国家或地区。标签不合格、质量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不合格化妆品涉及6类产品,主要是皮肤化妆品、其他化妆品和发用化妆品等,来自5个国家或地区。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对于上述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采取退回、销毁等措施,尚未进入国内市场。详细信息将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公布。 #

进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督。 2014年11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截获质量安全不合格进口货物10789件,主要涉及服装、危化品、机械/成套设备等。目前,检验检疫机构已依法查处不合格商品201件。将采取退货或销毁措施,剩余不合格货物按相关规定处理。 #

2014年11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6万批次、共计374.8万吨、21.77亿美元实施检验检疫。查出不合格13批次,共计66832吨,114.79万美元。 。这些不合格的废旧原料已全部移交海关退回。抽查进口危险化学品9561批次、共计2806.17万吨、货值189.87亿美元,发现不合格842批次、共计134.42万吨、货值9.04亿美元。对于这些不合格危险化学品,督促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救援包装等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

2014年11月,进口汽车存在缺陷召回6起,共计17,369辆。涉及戴姆勒卡车、现代、宝马、保时捷、日产等 #

5、2014年11月特种设备事故 #

2014年11月,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16起,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与201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减少8人,下降33.33%;受伤人数减少21人,下降80.77%。八类特种设备中,锅炉事故1起,压力容器事故1起,压力管道事故1起,电梯事故7起,起重机械事故3起,场(厂)机动车辆事故2起,大型游乐设备事故。 1、上述事故正在按照事故调查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

六、进口食品不良记录管理 #

为保障进口食品安全,进一步落实进口食品企业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自律,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4年2月第43号公告 自2014年7月1日起《进口食品缺陷记录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2011年至2023年,根据《细则》要求,将多次有不良记录的进口食品企业纳入《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通报》,要求境外生产企业或出口商向中国或其他国家出口食品。国内进口商重新进口相关产品。指定项目的检测报告或证明材料。列入《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通报》的企业要及时整改,提高进口食品质量。符合《细则》规定的“风险警示条件”后,可按规定将其移出名单。 #

《细则》7月1日实施以来国家质检总局的网站,已有不良记录且符合《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警示通报》纳入条件的企业31家,其中进口企业13家,境外生产企业9家,境外出口企业9家。经过认真核实和风险分析,决定对上述31家公司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申请复进口相关产品检验时,应当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或者证明材料。详细信息将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公布。

#

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进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办法》

#

为进一步规范进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发布了《进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退出非食用动物产品》(总局令第159号),自2023年2月起施行,自1日起施行。 #

《进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进出口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体系,符合国际标准,与主要进出口目标市场国家相当。在管理制度和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一是实行产品风险等级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以“体系评估、市场准入、注册登记、口岸查验、定点加工”为主要内容的进口非食用动物产品全流程监管体系。四是建立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了以“注册登记、官方监测、自检自控”为主要内容的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

该措施的出台,有利于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效防控国际国内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动物疫病跨境传播。进一步规范非食用动物产品进出境。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促进非食用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

8、缺陷汽车召回及缺陷信息收集

#

2014年11月,共有14家汽车企业实施召回16起,涉及车辆87.17万辆。召回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不变,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汽车企业共实施召回5起,涉及缺陷车辆76.76万辆,占11月全部召回数量的88%。 #

2014年11月,共开展儿童玩具产品召回4次,涉及660个产品。实施家电产品召回1次,涉及53.18万件。

#

2014年11月,共收到有效汽车产品投诉1,143件。从涉及集会的汽车投诉分类来看,与悬架相关的投诉最多,有637起;其次是发动机投诉,共有147起;第三大投诉是输电系统投诉,共有143起。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