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征集志愿最低执行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执行办法

考生填报的院校和专业志愿是招生院校录取新生和招生管理部门调配档案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报考愿望能否实现。
考生一定要了解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和填报志愿办法及注意事项,详细阅读高校的招生章程,全面了解选报院校及专业的基本情况、录取规则及招生计划,严肃审慎、认真负责地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 #
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考生志愿一经填报确认后,任何人不得更改,否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办不得将考生高考成绩提供给有关高校。 #
● 招生管理部门按考生志愿投档后,考生无正当理由不得申请退档; #
●高校也不得以考生放弃志愿为理由退档。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下年度报名参加高考,成绩将排在同一总分的最后,同时将写实性记入考生档案,并提供给高校。
考生志愿填报实行网上分批次、分时段进行填报的办法。 #
●本科提前批、本科“专项生”批、本科第一批(分A、A1、B类)、本科第二批(分A、B类)在文化课考试成绩、成绩分布统计和相关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后进行; #
●本科第二批C类、专科(高职)提前批和专科(高职)批实行填报院校志愿不设分数限制,志愿填报结束后,根据考生志愿填报情况和招生计划数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办法进行。征集志愿也实行网上填报的办法。具体时间和要求另行公布。
#
● 所有批次均不设服从院校调剂志愿。
#
●对于按相关规定投档后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网上征集志愿。 #
●第一次征集志愿最低控制分数线执行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
#
●征集志愿后,生源仍不足时,将根据院校缺额情况报请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后降分征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
第二批本科(A、B、C类)及专科(高职)院校批次体育类院校志愿和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同时投档,体育类考生第二批本科(A、B、C类)及专科(高职)院校只能选报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或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与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不能同时兼报。其他批次,体育类考生可分别填报体育(文、理)类院校和专业志愿,也可分别兼报文史或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志愿。 #
艺术专业考试合格的考生,方可填报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志愿。
#
提前批、第一批本科(A、B类)、第二批本科(A、B、C类)及专科(高职)批次艺术类院校志愿与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同时投档,艺术类考生提前批、第一批本科(A、B类)、第二批本科(A、B、C类)及专科(高职)批次只能选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或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与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不能同时兼报。其他批次,艺术类考生可填报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志愿,也可分别兼报文史、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志愿。 #
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层次、同一招生类型的招生计划原则上应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山西高考招生考试网,如确有必要,经高校与我省协商一致,可以将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安排在同一学历层次的不同批次录取。但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层次、同一招生类型、同一专业的全部招生计划,在我省须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并执行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同学费标准。 #
录取
实行两种投档模式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
省招生委员会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根据当年招生计划数和考生考试成绩,分科类、分层次综合考虑,确定各批次、各类别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组织有关高校分批次进行录取工作。 #
我省高校招生实行两种投档模式。 #
第一种是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
根据“考生之间,分数优先; #
考生志愿,遵循顺序”的投档原则,先分科类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照顺序对考生逐个进行投档;
#
对某考生投档时,遵循该考生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院校依次检索判断,当检索到该考生填报的某个院校有调档缺额时,即将该考生档案投放到该院校。
#
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和科类:第一批本科(A、A1、B类)(不含特殊类型招生)、第二批本科(A、B、C类)、“专项生”批及专科(高职)批的文史和理工两个科类。 #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考生成绩排序规则是:
#
第一,先按考生特征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考生特征总分是指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和政策性照顾加分之和)。 #
第二,考生总分相同时,再按单科成绩依次从高到低排序。单科成绩排序的科目顺序是:文史类,语文、数学、文科综合;理工类,数学、语文、理科综合。
第三,上年被录取后未报到考生将排在同分数的最后,考生总分相同时,按单科成绩依次从高到低排序。 #
第二种是非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
根据“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先投第一志愿,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再依次投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
普通本科院校分两批录取。
第一批分A类、A1类和B类院校: #
●A类是教育部确定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涵盖的专业、今年在我省列入本科批次的院校;
#
● A1类是第一批A类院校中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 #
● B类是多年来在我省招生生源较好的一般院校。
第二批分为A类、B类和C类三类院校:
#
●A类院校为一般本科院校; #
●B类院校为本科院校分校或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批准从专科升为本科的院校;
#
●C类院校为独立学院、民办院校。 #
●高校所列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录取随本校的录取批次进行。 #
体育类院校(专业)文化和专业考试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单独划定。录取时,在文化考试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到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全部投档,高校依据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办法录取。
#
第一批本科(A、B类)院校的体育类计划列入提前本科批次录取。
艺术类院校(专业)文化考试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单独划定。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艺术类本科专业文化考试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按各批次的文史类或理工类最低控制线的70%划定。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文化考试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按文史类或理工类最低控制线的70%划定。 #
高校在录取新生时,要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在此基础上本校根据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制定的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要求。补充要求必须合法、合理,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并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
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
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高校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
高校对生源计划的调整一律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在网上进行。高校生源计划调整必须在其招生规模内,征得高校主管部门的同意。高校未完成的生源计划,须在生源计划所在地公开征集志愿录取。
我省根据高校调整计划数及其使用的有关要求,经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中核实确认后,于同批次投档前投放,并在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照考生志愿及分数顺序进行投档。
高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等)标注录取类型后,报我省招考中心核准,并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增补或调整相应计划,省招考中心核准后形成录取考生数据库,并据此打印相应录取考生名册,加盖“山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录取专用章”,作为考生被高校正式录取的依据,予以备案。 #
投档程序 #
正式投档前进行模拟投档 #
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一批本科(A、A1、B类)、第二批本科(A、B、C类)、“专项生”批及专科(高职)院校批投档,按科类分三个步骤进行。 #
第一,模拟投档。通过模拟投档与招生院校通报生源情况商定投档比例,确定调增招生计划,核定院校自主招生投档控制分数。模拟投档比例省外高校不超过1∶1.05,省属高校不超过1∶1.1。
#
第二,正式投档。模拟投档结束后,按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一次性正式投档。
#
第三,征集平行志愿投档。生源不足的院校,进行志愿征集。征集的平行志愿山西高考招生考试网,不进行模拟投档,按照院校缺额计划1:1的比例,直接进行一次性正式投档。 #
第一批本科院校特殊类型招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投档。 #
实行非平行志愿的院校投档,按照分批次、按科类分三个步骤进行。
提前军队、公安等院校批次实行: #
● 先投第一志愿; #
●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再依次投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
●生源仍不足的院校,征集志愿后,再进行补充投档。
艺术、体育类院校批次实行:
●先投第一志愿; #
●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再投第二志愿;
#
●生源仍不足的院校,征集志愿后,再进行补充投档。
免费医学定向生
#
单独划线单列志愿在提前批本科录取 #
免费定向本科医学生只招收农村学生,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符合今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第二,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
免费医学定向生实行单独划线,单列志愿,在提前批本科录取。第一次投档录取时,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若生源不足,完不成招生计划时,进行志愿征集。征集志愿投档后,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直至完成招生计划。 #
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高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免费医学定向生在学期间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毕业后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定向就业所在地。
#
“专项生”招生 #
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
“专项生”招生,即面向中央确定的我省2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15个国家级贫困县以及22个省级贫困县(17个省定贫困县、5个插花贫困县)的定向招生。 #
国家专项计划。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
● 第一,符合今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
●第二,本人具有实施区域(36个县)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
●第三,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
地方专项计划。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第一,符合今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
●第二,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22个县区)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
●第三,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高校专项计划。申请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第一,符合今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
●第二,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58个县区)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第三,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且勤奋好学、成绩优良。 #
●有关高校可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报考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确保优惠政策惠及农村学生。 #
国家及地方专项计划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高校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录取,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对有政审、面试、体检等特殊招生要求的高校或专业可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按专项生计划录取的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转户口,在校学习期间可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调整专业。
高校专项计划考核录取工作管理参照自主招生办法执行。录取工作实行单报志愿、单独录取,在本科一批开始前完成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有关高校所在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加分照顾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