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九月九 倍思亲】重阳佳节时 深深敬老情

2013-10-16 来源:未知 作者:小鱼

  2013年10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当然最重要的是孝敬。

#

\ #

  【九月九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深深敬老情

#

  而关于九九重阳,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重阳节的资料,一起分享一下。 #

  重阳节的来源

#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重阳节的现状

#

  关于重阳节,人们熟知的一首诗便是杨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每逢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时常给父母来个电话,尽可能陪伴在身边。愿重阳节不仅仅只有在九月初九。

#

  重阳节是中国第一个“老年节”。爸爸妈妈,他们一直呵护我们长大,或和蔼,或严厉,唠叨也好,批评也罢,全是因为爱着我们。岁月流逝,我们长大的同时,他们却在老去……重阳节这一天,无论身在何处,请跟爸妈说一声:“我爱你们!”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