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考研招生大战打响,二三本院校考生成高消费主力,辅导班收费过高成

辅导班收费太高 #
今年考研成绩已经公布,按照惯例,大部分招生机构会在3月底或4月初组织复试,对于考研培训机构来说,这段时间是业务高峰期,因此各类面试相关的培训班层出不穷。
在北京一家大型考研培训机构的宣传单上,“985名校保送班”、“211名校保送班”、“金融硕士保送班”等招聘广告格外显眼。以其“985名校保送班”课程为例,共开设6个班,每个班最多招生36人。一期课程为期3天,每人总费用为1.28万元。以此计算,如果每期班都爆满,该课程一期收入将超过270万元。
#
随后,记者以学生身份联系到该机构的在线咨询顾问。“第一期课程马上就要开课了,有的班已经满了,有的班还有空位。”咨询顾问说。当被问及课程的服务质量时,咨询顾问表示,所有课程均由考研名师授课,保证课程质量。“我们可以和你签协议,如果你没有被你报考的学校录取,我们将全额退款。”
#
记者咨询了其他几家知名培训机构后发现,各类考研、复试相关的培训课程差别很大,有大班授课,也有一对一授课;有单科讲解,也有全科辅导;有面试技巧,也有保底协议,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
与此同时,记者还发现,各家培训机构2014年的招生大战已经打响。以某连锁考研辅导机构为例,其推出的“公共课飞跃计划”、“专业课飞跃计划”、“全科飞跃计划”等系列课程,最便宜的要3980元,最贵的要44800元。而这些只是其众多考研辅导产品的缩影,如果选择VIP、一对一等课程,费用还要翻倍。
“现在考研辅导班,花费上千元是最低的,上万元是常态,上十万元的也不罕见。”一位考研培训行业人士说。
#
中学生及大学生成为消费主力
一张曾在网上流传的高考费用图表显示,30年来,高考费用增长了数千倍,考研费用也有类似的增长模式。一位考研培训机构负责人看完图表后甚至评论道:“考研费用增长了千倍以上!就学费而言,30年前还有补贴,现在没有补贴了。”
#
与高昂的考研费用相伴而生的是考研人数的持续暴增。有关数据显示,自本世纪初研究生扩招以来,考研人数呈爆发式增长,2011年达到151万人,2012年达到165万人,2013年更是创下近180万人的新高。“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身考研大军;同时,一些二、三线高校也以考研为目的培养学生,把学校变成了所谓的考研基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
小沈是河南某三本院校的往届毕业生,他对考研的高昂费用感同身受。“以我班为例,选择考研的学生中,七八成会报辅导班考研复试保过班最贵要花近10万,费用动辄几千元、几万元。大家之所以热衷报辅导班,主要是因为考研竞争加剧,而且报天价辅导班的学生大多“不缺钱”,渴望通过考研“翻身”。尤其是有名校情结的学生,因为名校名额非常有限,除去保送名额,考生机会就更少了,唯一能增加成功几率的办法就是报辅导班。”今年是小沈第二次考研,去年报考北京一所“211”大学,遗憾落榜。今年他选择了同级但远在四川的西南交通大学,尽管如此,他还是花了数万元考研。 #
记者了解到,一些三本院校或者偏远地区的二本院校已经开办了考研班,一些被称为“考研基地”的二本、三本院校,常年有大批考研培训机构驻扎,这些院校的学生逐渐成为考研培训市场的消费主力。 #
高昂的学费不值得 #
一方面,考生们不惜花费巨资备考,另一方面,考研培训机构也为了迎合考生们的“成功欲”,推出了一些高价培训产品。那么,这些培训产品是否符合其提供的服务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高校。
在一排长排收费上万元的“保底班”广告前,记者随机拨通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联系电话。对方是该机构的校园代理,声称只要认真跟着老师上课,考研绝对没问题。面对记者“保底班被改写概率大吗”的问题,对方简单回答说,会请一些名师预测题目,必要时还会通过内部渠道,拉拢你报考学校的导师关系。 #
随后,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萨如拉。“就目前考研的现状来看,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笔试非常严格,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至于复试,不排除有导师个人因素,但整个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这种情况下,培训机构的绝对承诺漏洞在哪里?这很难理解,有些培训项目噱头很大,承诺很诱人,但最后不一定能兑现。”萨如拉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研培训班,至于天价的保底班,没必要。
正在犹豫是国内读硕士还是出国读硕士的应届毕业生王同学,也对高昂的学费是否值得感到困惑。“高昂的辅导班费用加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已经达到十多万元,这差不多相当于英国一年硕士的学费了。”王同学说。
#
考研市场亟待回归理性 #
“长期以来,培训机构的地位比较尴尬,既要以法人资格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又要以学校资格到教育部门备案,因此其监管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工商、教育部门都可以监管,但往往不监管。”一位考研培训机构前市场部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监管机构地位不明确,考研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收费也没有统一标准。
记者查阅《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法规发现,由于大部分培训机构提供的是非学历教育,因此并没有具体的定价规定,经营者可以“从办学盈余中提成一定比例”,可以说培训机构的定价机制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 #
“从经济学角度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天价辅导项目之所以能生存下来,肯定有其存在的基础。但因其利润相对较大,难免会有各机构混杂其中,不排除有机构赚快钱走人。”萨鲁拉分析称,考生的盲从、机构的浮夸,导致考研市场越来越短视、唯利是图。“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净化,留下来的辅导班一定会是优质、高价的。” #
萨鲁拉还表示,考生也需要回归理性,不要过于依赖培训机构。“考研的时候,一想到要报昂贵的班,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我鼓励学生考研,因为我希望学生能把它当成人生经历,当成自己职业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自己变成考试机器。”萨鲁拉说。 #
昨天上午,东北五所高校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3届毕业生春季就业供需对接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举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20余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聘人才,吸引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及我市周边城市高校2000余名大学生前来应聘。记者发现,求职者中以未考上研究生的大学生居多。
考研失败者的悲叹 #
由于没有早点找工作,所以我处于不利地位。 #
昨日上午9点,记者看到,供需见面会举办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究院大厅里人头攒动。记者发现,在众多求职者中,有不少是考研失败者,他们表示因为忙于考研,没时间找工作,一些比较好的职位已经被别人占了,他们非常重视这次供需见面会,努力寻找合适的工作。
#
“以前忙着备考研究生,根本没时间找工作,现在感觉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真的很难。”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陈虹说,自己想找一份嵌入式研发方面的工作,找了一上午也没找到,主要原因是这类岗位不多,想招的企业去年就已经招够人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不少用人单位招聘计划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同时,由于此前部分专业的招聘计划已基本完成,不少岗位不再招人。“真没想到,因为考研,自己错失了很多机会,找工作这么难。”不少考研落榜的大学生都表达了这样的感受。
雇主说
#
欢迎考研不及格的学生
虽然由于招聘岗位数量有限,导致部分考研落榜人员就业困难,但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其实为他们在招聘工作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
记者发现,本次供需会上,一汽集团、中国重汽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单位人气爆棚,各公司招聘展台前排起了长队,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忙碌地收集简历,与应聘的大学生进行交流。 #
“扎实的专业知识、吃苦耐劳、强烈的进取心……这些品质是我们招聘时最看重的。”一位公司招聘经理坦言。 #
采访中,部分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不少毕业生考研落榜,但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都很突出,同时这些人的上进心也很强考研复试保过班最贵要花近10万,所以很愿意录用这些学生。“考研落榜的大学生中,很多都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我们很愿意录用他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航天三院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张建宏说。
据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近期还将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