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研究生考研人数缘何减少?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前,学生们准备进入考场。新华社照片
#
春天开始播种的梦想,终于在冬天绽放。 25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结束。 不少考生表示,考完后会“做好准备”。 #
“考研热”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变化很大。 2024年,申请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 随后,教育部发布重大意见,研究生教育新增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扩大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已成定局。 今年考研人数为何减少? 那些不考研的人都去哪儿了? 今年会更容易“上岸”吗? #
为何考研报名数连续八年增长后却出现下降? #
对于备受关注的考研报考人数,教育部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公布数据:438万人,比上年减少36万人,下降约7.6%。 进一步展望,自2023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直至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74万人的峰值。
浙江省也出现了考研人数下降的情况。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省共有考生15.5万人报考,较2023年减少1.9万人,降幅约11%。高考下降,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事实上,2023年考研报考人数已经疲弱,2023年只会增加17万人。”人,增长率为3.7%,今年增加80万人,与21%的增长率相比,下降明显。”
近年来,中国教育在线持续对考研情况进行调查。 《2023年研究生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考研,考生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行业核心竞争力。 “但大家逐渐发现,读完硕士后,可能也会面临就业困难。因此,考生开始盘算考研的性价比,这是回归理性的表现。大家不去考研,是一件好事。”不再盲目‘随波逐流’。” 陈志文说道。 #
同时,毕业难度加大也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比如,很多专业硕士学位从原来的2.5年延长到3年,有的要求1年的企业实践经验。 这样一来,有同学认为,与直接就业相比,在公司积累三年的实践经验,相当于读研究生三年。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范秀地认为,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受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 一战、二战期间,有一大批毕业生考研。 到了今年,这些“考研考生”大多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已经被“消化”了。这批考研人数大幅下降。其次,大量本科毕业生投入公务员考试成为他们的首选,而能够考上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大多条件都比较好,分流了一批学生考研。
范修迪补充道,经过多年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不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硕士毕业生。 大批博士毕业生涌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这些原本吸引最多博士毕业生的地方,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饱和的趋势。 因此,攻读博士学位的吸引力。 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这也会影响一批原本考研博士的学生。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开始,考生正在答题。新华社照片 #
那些不考研的学生都去哪儿了? #
某大学大四学生李坤(化名)对于毕业后的去向并没有太多规划,打算“随波逐流”考研。 前段时间,李坤听说朋友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学习了几个月后,他放弃了考试,去找工作了。 #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雷生坦言,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客观上反映出“考研大军”正在逐渐走向衰落。回归理性,不再迷信学历提升带来的直接就业红利。 被动或盲目考研的人数开始逐渐减少。 #
“此次报名人数减少了36万人,波动比例小于1/10,属于正常范围。”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传一认为,今年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与过去几年相比将大幅增加。 也分流了一些原本打算来国内考研的学生。
与此同时,公开考试持续升温。 11月26日,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拉开帷幕。 国考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个职位。 #
“目前形势下,更多的学生追求的就业价值高于考研。”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朝晖说。
“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部分考生更加注重就业,疫情后出国留学变得更加便捷。” 浙江省某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虽然今年考研人数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到了拐点已成为业内共识。 。
#
大学图书馆内,学生们正在复习备考。新华社照片
今年考研会比较容易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学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王传义认为,“一方面,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石,将继续稳步扩大规模,吸纳更多本科生进入研究生学习。另一方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硕士学位也将成为某些领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学位,特别是新兴技术和专业职业领域。” 何预测:“未来几年,考研人数仍将居高不下。”
#
12月1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大社会需求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末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扩大至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将显着增加。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上船可能并不容易,而且竞争仍然很激烈。 专家分析认为,个别考生必须考虑竞争的激烈程度。 目前25%的考研录取率还是比较低的。 一些高校相对较高的研究生保留率,减少了很多考生通过裸考进入名校的机会。
众所周知,2024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留校率将达到70%左右,北大毕业生留校率在60%左右,北大医学院毕业生留校率接近70%2024年考研,浙江大学毕业生留校率率将达到40%以上;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保留率也在50%左右。 通过裸考进入名校的压力可想而知。
尽管高校不断扩招,但研究生院“严进严出”政策早已成为常态。 2023年,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多所大学共辞退了700多名研究生。 今年5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发布公告,拟退学37名研究生,其中包括硕士生、博士生。 此外,今年教育部还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完善研究生学业警示和分流退学机制,根据学生培养实际定期进行学术警示,对不适合继续在本学科继续学习的研究生及时分流和退学。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
(综合新华网、上观新闻、中国青年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