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考试动态 >

中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保险领域投资比例将放宽

2024-08-2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战略布局重要地位

保险业作为中国入世谈判的重点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开放的排头兵,在中国总体开放战略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当前中国保险业开放状况如何?我们可以从机构数量和保费收入两个方面来大致了解。从机构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末,我国保险市场共有保险机构203家,其中外资保险机构57家,占比28.1%。从保费收入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是,2023年,全国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0959亿元,其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77亿元,占比5.1%;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9266亿元,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89亿元,占比2.0%;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1693亿元,其中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388亿元,占比6.4%。总体来看,外资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份额不大,影响力有限。 #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那么,如何推动保险业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呢?我们认为,应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第一,宏观层面,是否有利于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中观层面,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微观层面,是否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的福利。如果一项保险业开放政策符合上述“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就应该予以支持,而不必过于纠结于“放宽市场准入”的局部得失和暂时的得失。 #

宏观层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从宏观上看,要看是否有利于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国未来长期艰巨的任务。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理应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们讨论保险业开放,不能孤立地讨论保险,而应该站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谋划保险业的作用,从而谋划保险业开放。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说,我们认为,保险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必备要素、健全金融体系的支柱、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机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国家治理的“工具箱”中,是否具备、用好“保险”这一现代风险管理工具,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家治理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

因此,在宏观层面,保险业开放应坚持以“有利于推动保险业在完善市场经济、健全金融体系、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作用”为标准,即“有利于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中观层面,保险业国际竞争力 #

中观层面看,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衡量该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虽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通常考虑一个行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与其他国家同行业相比的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中国保险业”并非狭义的“中国民族保险业”,而是指整个中国保险业,包括在华经营的中资保险机构、外商独资保险机构、中外合资保险机构等。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时也有类似的明确要求,“对所有在我国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一视同仁”。 #

事实上,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公司的“国籍”身份会逐渐淡化。比如,一家中资保险公司可能在海外上市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是,拥有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外资股东;再比如,一家中资保险公司虽然没有在海外上市,但可能有外资投资。只要外资比例达不到25%,在法律上仍被视为中国公司,但实际上可能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中国公司;再比如,外资寿险公司基本都是中外合资企业,虽然名为外资,但中方投资往往占50%;即使是“纯外资”保险公司,也往往聘用当地高管和员工,提供当地就业,为当地客户提供服务,并在当地纳税。可见,在很多情况下,中资和外资的身份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交织在一起的。这里的关键不是确认某家保险公司的国家身份,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保险业的开放,在中观层面,要坚持“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标准。 #

微观层面,提高保险消费者福利 #

微观上看,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福利。保险业开放到底应该快点还是慢点、宽点还是窄点、深点还是浅点,除了考虑上述“有利于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国际竞争力”的标准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福利”。

#

从理论上讲,有时候保险公司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但这可能不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的,相反,甚至可能以牺牲保险消费者福利为代价。这样的“实力”不是我们需要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到保险业,提高保险消费者福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应该成为保险业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提高保险消费者福利,简单来说就是提高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提高保险消费者福利表面上看与增加保险机构利润相悖,但实际上两者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保险消费者福利提高,消费者就会更加信任和支持保险机构,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和整个保险行业都是有利的。因此,保险业的开放,在微观层面上,应该坚持“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福利”的标准。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